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強。政務誠信事關民心得失、政權存續(xù)。以政務誠信示范引領社會誠信建設,凸顯了政務誠信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彰顯了我們黨和國家推進誠信建設的科學理念和鮮明態(tài)度。
政務誠信建設意義重大
政務誠信是“第一誠信”,是整個社會信用大廈的頂梁柱。政務失信,社會信用大廈就會傾斜。
政務誠信是社會誠信的標桿。國家機關是提供公共服務、維護社會秩序的權威機構,是社會誠信建設的推動者,也是社會信用體系的維護者。這就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率先垂范,自覺將誠信作為一種品格、一種責任,將政務誠信貫穿于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始終,主動兌現(xiàn)政務承諾、回應公眾需求。如果沒有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就會舉步維艱,民眾、法人就難免“雖令不從”。
政務誠信是社會和諧的基石。建設和諧社會,離不開規(guī)范有序、相互信賴的社會關系。政府事務滲透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社會影響十分廣泛。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發(fā)展關鍵期,又處于社會矛盾凸顯期,政府與民眾之間、民眾與民眾之間互信度衰減,政務誠信建設難度較大、不容樂觀。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在公務中只有恪守誠信,才能有效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
政務誠信是國家治理的重要資源。政務誠信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xiàn),是治國理政的重要資源。當前,提高治理能力,需實現(xiàn)治理方式由政府包攬向政府主導、市場主體、社會協(xié)同轉變,建立起政府、社會和民眾之間的良好信任合作關系,形成國家與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這就要求把政務誠信建設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基礎性工程。
政務誠信建設需標本兼治
政務誠信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標本兼治、多措并舉、持之以恒。
夯實思想基礎。政務失信涉及思想“總開關”問題。推進政務誠信建設,必須解決好信仰信念問題,補足精神之“鈣”,根除作風之弊、行為之垢;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績觀,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杜絕“政績工程”“形象工程”;把打造誠信政府作為硬任務,以良好的黨風政風帶出誠信的民風社風。
構筑制度保障。一是完善政務信息公開制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避免暗箱操作。二是健全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對政績的綜合分析,全面地歷史地評價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政績。三是建立健全問責制度。建立官員誠信檔案,健全信用評定、信用監(jiān)管、信用懲罰等機制;實行“官德”問責,制定責任追究辦法,促使公務人員把誠信原則貫穿于履行管理、監(jiān)督和服務職責全過程。
突破重點領域。政務誠信建設,既要整體推進,也要在重點領域突破關鍵問題,特別是關涉政務誠信的重大民生問題。比如,在政治上,要下大力氣解決腐敗問題,以對腐敗零容忍的堅定態(tài)度和有力措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在社會領域,要著力解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為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公平的教育、醫(yī)療和社保條件;在法律領域,要著力維護公平正義,有效遏制司法腐敗,增強人們對法治的信心。
營造良好環(huán)境。加強政務誠信建設,需要不斷改善社會環(huán)境。要加強輿情分析,深入研判民情,增強政務誠信建設的針對性;加強輿論引導,樹立誠信樣本,曝光失信典型,弘揚誠信文化;及時回應社會熱點問題,對造謠惑眾、污名化政府的言論要敢于發(fā)聲,以正視聽;加大監(jiān)督力度,提高失信成本,形成強大社會壓力,讓失信者如“過街老鼠”;研究內在規(guī)律,吸取國際經(jīng)驗教訓,推進法治化進程,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政務誠信建設之路。
(作者為中共中央組織部人才工作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