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劉鳳鑫)五十年代末,國家進入最困難的時期(世稱三年困難時期)。母親是村婦女主任,父親是生產組長,常年帶領社員們搞大躍進、人民公社和互動合作社,很少回家,更談不上管我這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有一天,奶奶排隊到集體食堂里打飯,一連兩天都未盛到午飯(當時一天吃兩頓飯,吃的是麥麩子煮紅薯葉,能照見人影)。剛過一歲的我連病帶餓昏死過去,一天一夜醒不過來,可憐的奶奶以為死了,號啕大哭一陣后,用草簾子裹“尸體”把我放到路邊,然后去找人挖坑埋葬。這時,路過此地的趙大媽,見草堆有動靜,并聽到微弱的泣哭聲,馬上扒開草簾子,把瘦得皮包骨的“小老鼠精”暖在懷里,擠下了僅有一點乳汁救下了來娃(我的乳名)的命。
十二歲那年,上山挖藥時,不慎墜崖,落在一棵爬滿青剛刺的桐籽樹冠上,遍體鱗傷,血流不止,一同上山的楊愛榮姐姐哭著喊著,踉踉蹌蹌地把我背下山,撿了一條命。
十三歲那年夏天,為了掙回秋季上學的學費,我擔了兩籮筐石灰到月亮灣去賣。返回的時候,想節(jié)省5分錢船錢,獨自淌河時被漩渦卷走了,百米開外的過路人同校高一級的學生姚玉合聽到呼救聲,飛快跑過來,連衣服都來不及脫就撲下河去,摸索了好一會兒才把我撈上岸。人工呼吸,胸外按摩,半小時后才恢復意識,總算從閻王爺手里奪回了小命。母親晚上收工回來聽說后,抱著我痛哭了一場,馬上跑到鄰居家借了四只雞蛋,我因禍得福吃上了生平以來從未吃過的荷包蛋。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的施救者成了我永恒的感恩記憶。
那年月,家里吃了上頓沒下頓,每到禮拜六,弟兄幾個天蒙蒙亮就趕到大嶺觀砍柴,中午下山,擔到荊紫關去買,然后買回幾十斤發(fā)霉生蟲連豬都不吃的爛紅薯片糊肚子。由于人多勞少,弟兄五個都是不爭氣的“吃貨”,我又體弱多病,無奈之下,母親心一橫將我像物品一樣送給了鄰村的叔父寄養(yǎng)。
養(yǎng)父家無兒無女,且老實憨厚。在年復一年“好好上學,學成了有饃吃有出息”的家訓里,我一天天長大,學會了燒火做飯,洗糨補連,搟面烙饃,待人接物。尤其從三次“死亡之旅”的經歷中,懂得了生命的可貴,知道了感恩與報達。上初一的時候,一次帶的干糧(燒紅署,當午飯用)跑丟了,清水煮紅薯的早飯(當地人稱光屁股紅薯)又未來得及吃,下午上課時餓的兩眼發(fā)黑爬在桌子上抬不起頭。下課后班主任悄悄的把我叫到她宿舍,把一個自己舍不得吃的干饅頭給了我吃,又喝了一杯水。這事兒讓我感動高興了好一陣子。無以為報,選擇了每天起早到校打掃衛(wèi)生,待學生上課之前,我把教室桌椅板凳擦洗的干干凈凈,一塵不染。每得一次表揚,就增添一股干勁,一直堅持到初中畢業(yè)。學校小會夸大會獎,不到年齡就吸收我為共青團員。奶奶見我越來越“出息”了,高興得合不攏嘴,遇到有細糧吃的時候,偷偷在做早飯時,為我燒一個灰鱉子饃(和一面團,丟在鍋灶火灰里蒸熟)帶上當干糧,并囑咐我千萬別讓你哥看見。燒灰鱉子,至今是我記憶猶新的傳統(tǒng)美食。
推薦上高中后,我遇到了更好更多的同學和老師。高中兩年,我當了班團支書和校團總支副書記,同學們不嫌我貌不驚人的一臉窮酸相,經常有人幫我買藥看病,收麥種地,有的見我上頓下頓喝稀糊湯,就從家里拿麥子兌換細糧票給我買饅頭吃,還有女同學見我衣著單薄,悄悄織了線衣線褲送我御寒。一樁樁,一件件,至今讓人感激涕零,難以釋懷。同學王某某見我人勤快,心眼實,品行端,有抱負,拋開老干部家庭出身條件和自己正式工的身份,不顧家人反對,不要一分錢彩禮和嫁妝,“倒貼皮”與我結為連理,成了我感恩一生的人。
參加工作近四十年來,我一步步從一個農民蛻變?yōu)楣と恕⒐珓諉T、黨員干部,仰仗同事領導的關愛與栽培、承蒙親朋好友的支持與幫助,我也逐漸懂得了是非曲直,善惡因果,學會了感恩與戴德,奮斗與追求,知道了人與人之間寬容與理解,尊重與信任的真正內涵。往事如煙,思念長存。人生的路上,雖有惡人相欺,但關鍵時刻、無助之際、十字路口,總有眾多好人相勸,善人相幫,貴人相助。一路上與愛同行,與善相伴,真乃幸福多多,感恩多多。今天我才發(fā)現,過去所干的工作,所經歷的事情,所結交的人,都是一絲緣份,一次歷練,一種資源,一項財富,是心間的感動和心上的同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