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在美國投資最難的是過工會這一關。”倪頻說。他是萬向公司美國總裁, 他的收購故事一度被寫入哈佛商業(yè)個案。
作為中國最早“走出去”的民營企業(yè)之一。萬向集團早在1984 年就開始為美國汽車維修市場三大零部件供應商之一舍勒公司代工, 繼而借助舍勒的渠道將產(chǎn)品逐漸打入北美市場。數(shù)據(jù)顯示, 萬向去年在美國市場的銷售總額超過20 億美元, 員工約有6000人。按商務部統(tǒng)計,這個數(shù)目占到了中國企業(yè)在美國雇員數(shù)量的一半。目前,在美國出廠的每三輛車中, 就有一輛使用了萬向制造的零部件。
自嘲“膽子小”的倪頻表示,美國人講究按理出牌, 而中國人則愛冒險, “我們在美國的生存之道就是‘吃小虧、做大事’。”他跟羊城晚報記者分享了一個收購故事: “在收購福特一家工廠前, 我們去工廠視察, 對方負責人告誡不讓我們穿西裝打領帶, 不讓我們從前門進,也不讓我們打電話。為什么? 因為在美國, 工會起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他們怕收購會被工會為難。”
事實上, 在美國工會的意見往往對企業(yè)交易起到重要影響。
于是,倪頻依言而行。對方工會的員工一直跟隨視察, 可沒想到卻突然把倪頻拉到一邊問: “你什么時候購買我們的工廠? ” 倪頻嚇了一跳,含糊地問:“什么事呢? ”對方坦言:“我們正在等你們來呢! 我們絕對會配合的。”倪頻恍然:“其實沒大家想得那么復雜。坦白說,完成了這個收購, 對雙方都有好處。
美國制造也需要轉型, 蘋果產(chǎn)品MADE IN USA 是不現(xiàn)實的。美國制造的強項是從重型制造到輕型制造, 到技術和服務。而中國制造要做的就是升值, 從勞動密集型到資本密集型。”
回顧多年來在美國市場的發(fā)展歷史, 倪頻甚為感慨:“中美關系是互補的,已經(jīng)融成了一個整體,打不開,罵不斷。所以我們要做 的就是面對事實,而事實是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沒有也不正常。關鍵是我們如何去把握和利用。”
他打了個小比方: “我們一直是(美國很有名的巧克力糖品牌),不過以前是Meterial (資源)和Money(金錢),現(xiàn)在變成了Market (市場)和Management(管理)。在美國市場里發(fā)展, 我們萬向的一個原則就是從來不怕競爭對手,也從來不談判。” 記者 李曉莉
印度:“中國制造”勿忘海外市場專利布局
在印度訪問期間, 羊城晚報記者偶遇國網(wǎng)電力科學研究院北京國電富通科技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國際貿易部總經(jīng)理于謙。富通公司曾在印度遭到國際競爭對手惡意狀告產(chǎn)品侵權, 所幸最終因積極應訴而贏得官司。2009 年8 月,富通公司投標了印度欽奈的一個工程項目, 然而5 個月后卻收到了來自印度法院的開庭通知: 意大利馬伽蒂公司以富通公司產(chǎn)品侵犯了其專利權為由, 向印度欽奈馬達拉斯高等法院提起訴前禁令及侵權訴訟。富通公司立即啟動海外知識產(chǎn)權應急預案,由于對案件的積極應對, 經(jīng)過4 次開庭審理,2012 年初富通終于收到令人振奮的消息: 印度欽奈馬達拉斯高等法院拒絕了意大利馬伽蒂公司要求采取訴前禁令和侵權訴訟的請求, 富通海外維權應訴成功。目前,富通和相關印度公司已簽訂了多套產(chǎn)品出口合同, 成功打開印度市場。
“雖然我們贏了官司,但兩年應訴期間也失了部分生意,”于謙無奈地說,“因為遭到國際競爭對手的惡性狀告, 公司2009 年痛失一單價值4500 萬元人民幣的工程項目, 且兩年間海外維權應訴費用超過100 萬元。”痛定思痛后,他坦言:
“外國企業(yè)十分善于利用知識產(chǎn)權作為法律武器,而‘中國制造’往往因沒有專利而在國外被打得落花流水,痛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