鈾礦產量難以滿足發(fā)電需求,鈾礦勘探步伐慢
2012年年中,中國的核電步伐悄然重啟。
8月23日,中國廣東核電集團(下稱“中廣核”)下屬的大亞灣、臺山、陽江、紅沿河、寧德、防城港6個核電站,同時舉辦核電站公眾開放日,共有700多人進入核電站內探訪。
7月,國務院公布《“十二五”國家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提出“到2015年,掌握先進核電技術,提高成套裝備制造能力,實現核電發(fā)展自主化;核電運行裝機達到4000萬千瓦”。
與沿用數年的《核電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2005-2020年)》相比,4000萬千瓦核電的目標從2020年提前到了2015年。
不過,對中國而言,核燃料的保障問題至今仍然沒有絲毫緩解。有學者預計,2020年中國將消耗當量天然鈾1.36萬噸,2010-2020年累計消耗當量天然鈾9.07萬噸。但國內開采成本低于130美元/千克的鈾礦儲量,目前僅為17.14萬噸,這意味著國內大部分的鈾礦需求將依賴進口。
“貧鈾”的中國
鈾礦儲量17.14萬噸。這一數據來源于經合組織核能機構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在2010年7月正式發(fā)布的2009年版鈾紅皮書《2009鈾:資源、產量和需求》。事實上,中國此前沒有任何機構正式公布過相關數據。
“紅皮書的準確性是得到大家公認的,但由于鈾礦的勘查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最新發(fā)現的一些大礦,并不會那么快就能準確掌握儲量數字,因此紅皮書的數據,肯定是比實際儲量要少。”中國核工業(yè)地質局科技處處長簡曉飛如此解釋。
多年以來,中國一直被定位為貧鈾國。2009年版的鈾紅皮書數據還顯示,澳大利亞、加拿大、哈薩克斯坦三國共占有全球52%的可開采鈾礦資源,而中國僅占有其中的3%,排在第十位。
顯然,與廣大的地域面積相比,3%的儲量并不相稱。“儲量數據一直在變化,幾年前很多人都接受的數據是,中國僅有7萬噸左右的鈾礦儲量。”簡曉飛說,“但現在這一數據擴大了一倍不止,儲量突飛猛進的原因不是特大礦床的發(fā)現,而是技術的進步。”
簡曉飛介紹,開采費用低于130美元/千克是國際上沿用多年的標準,高于這一成本的鈾礦并非無法開采,只是因為開采難度較高,缺乏商業(yè)價值,因而暫不作統計。
“隨著中國在鈾礦開采技術的提高,很多鈾礦的開采成本就會降低到130美元以下,也有了開采的價值,所以也被列入了統計。”簡曉飛說,“比如現在逐漸被采用的地浸采礦技術,使鈾礦的邊界品位由0.03%降到0.01%,原來選擇放棄的礦化圍巖,變成了可以利用的礦石,我們的鈾資源量自然就擴大了很多。”
盡管如此,中國的天然鈾生產幾年來鮮有增長。2004年,中國生產天然鈾當量為750噸,直到2010年才增加到產量827噸,產能為1350噸,但當年的鈾礦需求就達到了2875噸,缺口在2000噸以上。
鈾礦需求缺口巨大
中國現有鈾礦的情況并不理想,在全國200余座鈾礦中,大部分為中小型礦床,而全球已知的、儲量規(guī)模在500噸以上的582個礦床中我國僅占10余個,并且礦石品位以中低品位居多。目前,僅有江西撫州、新疆伊寧兩地的鈾礦能達到300噸的產能。
今年6月,中核集團地礦事業(yè)部總工程師張金帶在一個論壇上曾測算,按照我國2020年投運70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的規(guī)模測算,2020年當年將消耗當量天然鈾1.36萬噸,2010-2020年累計消耗當量天然鈾9.07萬噸。如果按天然鈾產品提前3年供貨考慮,2020年當年需要提供天然鈾1.67萬噸,2010-2020年累計需要提供天然鈾12.65萬噸。
張金帶一直主張,中國的鈾礦資源足夠支撐未來的核電發(fā)展,全國潛在鈾礦總量應在170萬噸以上,但他也不得不承認,中期內中國對鈾礦的需求缺口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