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中介從業(yè)人員沈建華也判斷,2004年9月1日后的房源補交費用較高,估計以后拿出來賣的房子并不會太多。
不少中介認為,政策畢竟使經濟適用房流動起來了,讓愿意繳納較多費用的房主有了改善住房的可能性,但就算2004年9月1日前的經濟適用房,上市也通常會是市場價,二手房市場的交易會有所改變,政策對樓市的影響有待市場檢驗。
非議:讓套利方式合法化
經濟適用房是指已經列入國家計劃,由城市政府組織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或者集資建房單位建造,以微利價向城鎮(zhèn)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
由于經濟適用房具有一定的保障性質,因此其土地出讓金一般低于商品房,其銷售價格也因此低于商品房很多,目的是為了給中低收入困難家庭提供限定標準、限定價格或租金的住房,逐步改善其居住條件與生活質量。
也因此,雖然允許經濟適用房上市交易的,杭州不是第一家,但仍引起不少人的非議。他們認為,允許上市交易,其實相當于承認了經適房可以被用于套利,這有違經濟適用房的政策初衷。
按照杭州《意見》,增值部分的55%歸政府,但剩下的還有45%歸于個人。在非議者看來,經適房與商品房之間的價差,其實都來自其建設、配售等一系列政策和制度設計,即來自公共補貼,允許經濟適用房上市交易,則意味著公共利益可以向個人轉移,也即實際上讓套利方式合法化、公開化。
他們認為,讓經濟適用房流動起來,真正發(fā)揮作用,用來降低房價或解決居住問題,最合理的辦法是政府回購,既保障了部分住戶改善需求的權利,也防止經濟適用房的“隨行就市”。
而在不少人看來,經濟適用房入市且差價55%歸政府,將有可能更大地刺激地方政府大力發(fā)展房地產的欲望,經濟適用房上市交易是政府又一個套現(xiàn)獲利的賺錢工具。
有人對此評論道,“允許經濟適用房上市交易,轉讓與出售,變身商品房,政府成為最大獲利者。特別是在一些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頻頻與民爭利的情況下,收取巨額買賣差價,政府難脫與民爭利之嫌。”(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