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80后的我們,逝去的,不只是青春,還有買房機會;無處安放的,也不是青春,還有住房夢。80后步入成年后,“啃老”一詞逐漸流行起來。而“啃老”的大頭兒,就是房子。
第一批80后大學畢業(yè)時,房價收入比遠沒有今天“兇險”。在傳統(tǒng)的住房觀念下,許多人掏空了父母半輩子的積蓄,購買了自己的住房。這些人,在現(xiàn)在看來,算是先知先覺的一批人了。那些自己收入不高,又沒有“老”可以“啃”的人,只能被動的選擇“望樓興嘆”。
十年來,房地產(chǎn)調(diào)控一輪輪進行。從政策層面來看,始終保持力保剛性需求的方向,同時擴大政策性住房保障范圍,可是,“夾心層”處在政策的真空層。從實際效果來看,房價一年年攀漲的事實無法回避,“夾心層”的范圍逐漸擴大。
張愛玲曾說“出名要趁早”,從現(xiàn)在來看,或許“買房也要趁早”。
北京城區(qū)的房價越來越高,與此同時,“環(huán)首都經(jīng)濟圈”也在形成,兩者的化學反應,讓周邊地區(qū)的房地產(chǎn)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面對丈母娘買房才能結(jié)婚的要求,同事小波和女友湊了兩家老人的錢,選擇了位于燕郊的一套兩居室。
與同事小波的情況相似,筆者錯過了多次買房機會后,最終將落腳點選在了香河。
2009年,筆者剛走出大學校門,京北昌平區(qū)天通苑的頂層復式每平方米單價不足9000元。隨著2010年房地產(chǎn)調(diào)控的到來,多數(shù)人對房價的預期開始轉(zhuǎn)向,觀望成為很長一段時間的心態(tài);等到驚醒時才發(fā)現(xiàn),父母半輩子的積蓄,已經(jīng)難以支付50平方米小戶型的首付。
在傳統(tǒng)的觀念里,房子終究還是要買的。終于在今年5月份,筆者和母親經(jīng)歷了一場買房大戰(zhàn):穿過彪形大漢設(shè)置的“人墻”,沖向選號區(qū),在被告知“別問價格了,先選房子吧,一會兒沒有了”之后,匆忙選擇了一套事先看好的戶型,但預期中的樓層早已沒有。
“我去年10月份買的時候才19500元/平方米,現(xiàn)在都25000元/平方米了。”中午吃飯聊天時,同事張洋向我們傳遞了最新的房價訊息。
“趕緊買,還是得漲!”同事張洋邊夾菜邊勸我們這些沒買房子的人。于是,最近也在為房子而發(fā)愁的同事劉麗給我們講了一下這些年來她錯失的買房機會。
2006年,南三環(huán)附近的一處公寓開盤,當時銷售均價為4000元/平方米。幾番思量后,劉麗沒有選擇這處公寓,而今30000元/平方米的價格,讓她后悔不已。
隨著父母年紀的增長,劉麗考慮在自己家附近給父母購置一套小戶型住房。2011年,天通苑某住宅開盤,13000元/平方米的均價,讓劉麗心動不已,可是,正式開盤后,她依舊沒有出手。從去年底開始,劉麗開始考慮北七家、小湯山附近的房子,甚至還去“考察”了有80多棟樓的小產(chǎn)權(quán)小區(qū)。前幾天,在將某處房子從18000元/平方米看到25000元/平方米后,她告訴我們:“我決定去看燕郊的房子了,那距離國貿(mào)也還挺近的。”
“我們?nèi)タ茨峡诘姆孔影桑?rdquo;半年前,同事阿明跟我說這話時,我一臉茫然地問她“南口在哪里?”隨后在地圖上測算了一下與單位的距離,超過40公里的路程,讓我望而卻步。幾番商量下,二人決定先去學車。如今,駕駛證已經(jīng)到手,但是,房子還沒有去看。
前幾天,阿明再次提起去南口看房子的事情,我們約好下個星期一起去看。當時,我笑著跟她說:房子吧,有資格買,但是沒有錢;車子吧,有錢買,但是搖不上號。(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