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接踵而至的霧霾天,讓PM2.5成為熱門詞匯。“建議不要購買高樓9-11揚灰層”的說法也再次因此重新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在網上引發(fā)熱議。
4月23日,記者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隨著高樓樓層的變化,PM2.5濃度值變化與高樓樓層關系并不大。專家表示,“9-11層是揚灰層”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jù)。一般情況下,近地面細顆粒物PM2.5的分布比較均勻,其濃度值隨樓層變化差別不大。
網傳“揚灰層”空氣最差
在各大房產論壇,關于“揚灰層”的購房咨詢屢見不鮮。“買房子選樓層時,最好不要買9到11樓的揚灰層,這里空氣是最臟的。”——這樣的購房建議充斥在各大房產論壇里,9到11層被網友稱為“黑色樓層”。
相關帖文顯示,灰塵隨近地的氣流向上運動,到達約30米高時,在上升氣流和自身重力等因素作用下,達到相對平衡的狀況,就形成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揚灰層,一般9-11樓就是30米的高度。
PM2.5在近地面對流層混合較勻
針對高層樓房中“9至11層為揚灰層”的說法,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庚辰表示,該說法沒有科學依據(jù)。
他介紹,就大家最關心的PM2.5而言,因為其本身粒子很小,顆粒物本身沉降的作用比較小,不像大顆粒物受重力的影響大。在空氣流動較好、上下混合比較好的時候,細顆粒物PM2.5在空氣中的分布是比較均勻的,不存在9-11層細顆粒物比較集中的現(xiàn)象。
北大環(huán)境與工程學院教授謝紹光也表示,細顆粒物PM2.5在近地面對流層混合比較均勻,“一般越往高空走,顆粒物濃度會降低。但高度會很高,至少離地面200-300米的空間里,濃度不會有大的差距。”謝紹光介紹。
■ 實驗
PM2.5
各樓層均值相差不大
專家表示,僅以層高來判斷揚灰層無科學意義
實驗目的:PM2.5的濃度是否隨樓層變化而變化
測量儀器:TSI SidePak AM510 個人氣溶膠監(jiān)測儀
實驗過程:4月23日14時許,在北京海淀區(qū)北四環(huán)附近選取一居民樓A,該樓高26層,其樓房朝北一側,樓道的窗戶挨著馬路和一處建筑工地。在該樓選取1、5、9、10、11、15、20、26層測量PM2.5濃度,每個點測量時間為5分鐘,在濃度最高與最低值中間取平均值。
實驗結果:
實驗分析:謝紹光認為,PM2.5由于顆粒很小,在空氣里經過氣流的流動,混合得均勻,隨高度的變化差別不大。“就好像把鹽放進水里,攪拌一下,形成的鹽水中每個地方的鹽的濃度都一樣。”即對于一般高樓而言,沒有所謂“揚灰層”一說。
王庚辰介紹,按照大氣物理常識,空氣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是不斷流動的。但是,逆溫層可以限制地面顆粒物向上傳輸,這時顆粒物就有可能在一定高度形成一個比較高的值,但這種情況屬于極少數(shù)。此外,逆溫層的高度是變化的,污染物在逆溫條件下的分布也在不斷變化。僅以層高來判斷揚灰層“沒有普遍的科學意義”。
PM10
馬路兩旁低層濃度高
專家分析稱,這與汽車尾氣排放和揚塵有關
實驗目的:空氣質量是否與建筑周邊環(huán)境相關
測量儀器:TSI SidePak AM510 個人氣溶膠監(jiān)測儀
實驗過程:4月23日15時許,在北京海淀區(qū)北四環(huán)附近選取一居民樓B,該樓高24層,其樓房四面沒有馬路,周圍綠化較好。在該樓選取1、5、9、10、11、15、20、24層測量PM2.5濃度,選該樓10層和1層測量PM10濃度,每個點測量時間為5分鐘,在濃度最高值與最低值中間取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