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尹怡欣教授署名的論文被指剽竊。
尹教授稱,涉嫌剽竊的論文多為其指導的研究生、博士生所作,發(fā)表時學生將他名字一并署上。作為指導老師和署名作者,他坦承自己“有連帶責任,起碼存在把關不嚴的問題”。
昨天,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學風建設委員會主任吳常信院士表示,教授署名如果是經過本人同意,且論文確實存在剽竊,就要承擔責任。他認為,教授對學生發(fā)表的論文,有檢查、監(jiān)督的責任。
1.匿名舉報論文剽竊
8月26日,一名自稱是北京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老師的男子稱,收到一封匿名電子郵件,主題為“院長論文剽竊”,附10份word文檔,整理出8篇論文涉嫌剽竊的細節(jié)。院長尹怡欣教授均為這些論文的第二或第三作者。
此8篇論文陸續(xù)發(fā)表于2005年至2009年,其中7篇論文見諸學術期刊,1篇為會議論文。經核實,8篇被指剽竊的論文,第一作者均為尹怡欣教授的學生,6篇為博士生所作,博士后和碩士生各有1篇。
舉報材料顯示,有些被指剽竊的論文與被剽竊論文相似文字達上千字,有一篇被指剽竊的論文涉嫌抄襲另外7篇博士學位論文。另有部分論文剽竊公式及圖表,“只更改了表中數(shù)據(jù)”,且分析方法和結論也相似。被指剽竊的論文中,涉及被剽竊論文均未以參考文獻的形式出現(xiàn),雷同文字也未加引號標注出處。
2.原作者認同剽竊說法
南昌大學副教授葉發(fā)茂的博士學位論文在被剽竊的論文之列。葉教授說,去年就發(fā)現(xiàn)論文遭剽竊,曾就此向刊發(fā)剽竊論文的《自然科學進展》雜志社發(fā)郵件反映,但至今未收到任何回復。他此前并不知道自己的另一篇論文也被剽竊,“通過對比,確實有很多雷同的地方”。他表示,“去爭沒多大意思,現(xiàn)在也沒精力搞這事”,因此暫無投訴打算。
華北電力大學金秀章副教授的博士學位論文也在被剽竊的論文之列。他認為舉報材料基本屬實,但重復率高的文字以基本理論為主,“這部分內容的表述一般差別不大,但作者太懶,把原話直接搬過去用了”。金教授認為,合理引用當注明出處。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師付興建得知自己的論文被剽竊后,稱“并不介意”,因為他博士畢業(yè)于北京科技大學,“尹院長是老院長,第一作者又是我的師妹,大家都在一個課題組,資源是共享的”,他說,“稱抄襲太嚴重了點”,但“最好能標明一下參考文獻”。
涉嫌遭剽竊的論文名單上,有一篇中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首席教授蔡自興2001年指導的博士論文。身為多家雜志的編委,他認為,“是否抄襲,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蔡教授表示,不標明來源、不加參考文獻就用他人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思想,屬于抄襲,“即便內容不一樣,直接用別人的思路也是不可以的”。
蔡教授說,論文署名發(fā)表前應經導師同意,導師最好與學生當面討論論文,看文章有無創(chuàng)新點,用別人的東西是否標注文獻出處,署名順序、文章內容、保密問題等均要經過幾位作者共同商量。
針對此事,他建議學生和老師都檢視自己的行為,“搞假越來越厲害,學術誠信大成問題”。
3.認定一篇論文抄襲
8月30日,記者就此采訪了尹怡欣教授。尹教授開門見山地說:“我知道你們說的論文剽竊的事情。前幾天學校有關方面也接到了上級單位轉來的舉報材料,我配合他們做了調查,對涉嫌剽竊文章的發(fā)表背景、署名情況進行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