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開學季,“新生裝備進萬元時代”、“月生活費千元起步”、“談不起的校園戀愛”……連日來,高漲的大學開銷被家長和學生集體吐槽。然而,當盲目攀比的“超錢”消費風浸染到大學生群體,校園內(nèi)的貧富差距隱憂也更加凸顯。
開學消費:“交得起學費,買不起裝備”
隨著各大高校新生報到陸續(xù)開始,大學生的 “開學經(jīng)濟”持續(xù)被媒體關注。近日,諸如“開學支出花掉父母四個月工資”“供不起大學學費,父母被兒子告上法庭”的報道,再度引發(fā)輿論追問:如今供一個大學生真的是“燒錢”?
一周之后,張同學將去上海一所大學報到,在父母裝好的四個行李包中,網(wǎng)絡流行的“新生三件套”一樣沒少: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張琳一年的學費是5000元,而這“三件套”就花了13000元。
“這些都不是‘高配’,我身邊好幾個同學甚至買了上萬元的單反相機。”張琳說,自己并沒有刻意要求父母買這些,但是如果別人都有,這些自然就成了必需品。
在大學新生和家長中,對于開學裝備購置,她這種“大家都有”的消費動機典型。如今的大學校園里,從宿舍里的筆記本電腦到隨身的平板電腦,從頻繁更新?lián)Q代的智能手機到動輒上萬元的單反相機,種類繁多、價格昂貴的電子產(chǎn)品,因為“大家都有”而成為大學生心中的“必需品”。
“交得起學費,買不起裝備。”“一人開學,全家饑荒。”……網(wǎng)絡上,家長對開學消費的逐年高漲怨聲四起,然而,花費數(shù)萬元邁過開學門檻后,家長們對大學生的“供養(yǎng)”其實才剛剛開始。
“每年沒萬把塊閑錢,不要輕易戀愛”
為了倡導學生節(jié)儉、理性消費,今年,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在“致新生家長的信”中,給出大學生生活費“校方指導價”:每月600元最多不超過800—1000元。然而,消息一出卻引發(fā)學生吐糟。
如今的大學生每個月到底需要多少開銷?中國人民大學大三學生陳磊給記者列舉了自己的日常開銷:三餐都在食堂每日需要20元,一個月吃飯消費最低600元,圖書報刊200元,網(wǎng)費、通訊、日用品開銷200元。“1000元是基本的生活學習開銷,除了這些,和女朋友約會,和同學朋友外出郊游聚會,必要的休閑開銷也不小。”
圍繞上述爭議的“大學生活費”,網(wǎng)絡上,一份五千余人參與的“微調(diào)查”顯示,近八成受訪者將大學生生活費月標準投在1000元以上的區(qū)間檔。從采訪和調(diào)查可以看出,“月生活費千元起步”已被大學生的普遍認同,而諸如戀愛、聚會、旅游、網(wǎng)購等項目也被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認為是“必要開銷”。
水漲船高還是攀比虛榮?校園貧富差距存隱憂
當然,大學生消費的逐年趨高,有著經(jīng)濟發(fā)展和物價上漲等“水漲船高”的大背景。但是,如果購物追逐高檔時尚,飯局應酬毫無節(jié)制,戀愛支出過度等現(xiàn)象普遍存在,校園里虛榮攀比的消費心理就必須引起警惕。
在大學校園蔓延的“超錢”消費風還有更令人擔憂的隱患。每年開學季,當社會關注“逐年攀高”的開學賬本之際,新生大軍中的貧困生群體卻只能通過助學貸款開啟自己的大學時代。同樣進入校園,當部分學生的消費觀越發(fā) “超錢”,校園里的貧富差距現(xiàn)象也更加明顯。
“社會性的貧富差距自然也會代際傳遞,投射到大學校園里,這是無法避免的客觀現(xiàn)實,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培養(yǎng)大學生的財富觀。”熊丙奇說,整個大學時代,不論學生的家庭經(jīng)濟條件如何,家長和學校都應該向孩子輸入正確的財富觀,貧困家庭的孩子不自卑,富裕家庭的孩子不炫富、不攀比,讓自強自立成為他們心中共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