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國有個人,成天擔(dān)心天會崩塌墜落,于是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對,這就是成語“杞人憂天”,出自《列子》一書,今天常用來諷刺缺乏根據(jù)卻產(chǎn)生不必要憂慮的行為和人。
其實,這個故事還沒講完。
接下來,另外一個人去開解他:“天呢,是氣的積存,沒有什么地方是沒有氣的。你成天生活在氣當(dāng)中,干嘛要擔(dān)心氣的崩塌呢?”
憂天之人說:“天真的是氣的積存嗎?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么日月星辰不掉下來呢?”
開解之人說:“日月星辰只不過是氣當(dāng)中能發(fā)光、能照亮的那部分氣,即使它們掉下來,也不會傷到人的?!?/p>
“好吧,但愿天是這樣的。那么地呢?地要是塌陷了,可怎么辦?”
“地是一塊塊物質(zhì)積存而成的,充實得很,沒有一絲空隙。你成天在這些塊塊上行走坐臥,怎么會覺得它要塌陷呢?”
工作做通了,兩人都很開心。
故事繼續(xù)。
有位叫長廬子的人評價說:“既然知道天是氣的積存,地是形體的積存,又怎么可以說世間事物萬古不壞呢?”意思是,開解之人沒說到點兒上,天和地是會“壞掉”的,杞人憂天,憂得有道理。
列子最后總結(jié):“說天地會毀滅,荒謬;說天地不會毀滅,也荒謬。天地毀壞不毀壞,這是我不了解,也不可能了解的。如同人活著不知死后事,人死了不知活人的事,天地壞不壞這樣的問題,還是別往心里去了吧?!币馑际?,取消問題,就不會憂這憂那了。
從完整的故事里可見,杞人憂天背后是古人對自然、對人生終極問題的思考。從今天的視角看,長廬子說得對,太陽系、銀河系,地球、月球,世間萬物都會毀滅的。而列子的態(tài)度則是對鬧不清楚的問題不要去思考。這就好像莊子說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求知求到無邊無際,就危險了。
杞人憂天這個故事,充分反映出列子“貴虛”的思想,用虛無的態(tài)度去關(guān)照世間萬物。這種學(xué)說跟莊子很相近——在《莊子》一書中列子出現(xiàn)了22次,但《荀子·非十二子》《史記》等書都無一字提及列子,因此不少人懷疑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列子這個人。這也導(dǎo)致《列子》這本書的情況比較復(fù)雜。
學(xué)界共識,列子其人是真實存在的,本名列御寇,生平不詳?!稘h書·藝文志》著錄的《列子》8篇,是經(jīng)過劉向、劉歆父子整理過的,早早就散佚了。今天流行的《列子》一書,雖然也是8篇,包括《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和《說符》,但已非原書,是后人編纂的,或者按照傳統(tǒng)的說法,是偽造的。
東晉時期給《列子》作注的學(xué)者張湛說,他所注釋的《列子》,是他爺爺在東晉初年從岳父王宏以及王宏的弟弟王弼等人的家里發(fā)現(xiàn)的,經(jīng)過他的一番整合、???,“始得齊備”。而王宏、王弼家的書,又是“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舊藏。
這種說法,很多學(xué)者不信,而是懷疑這書就是張湛偽造的,或者這書是偽書,張湛只不過是上當(dāng)受騙的“受害者”罷了。今天的讀者不用去管這些官司,而是要明白,即便是偽書也有它的價值,起碼作偽者拿來作偽的材料,不可能全是編造的,還是得有所根據(jù),還是保存了當(dāng)時一些史料的。正如一位收藏家說過的:贗品中也會有些許的真實。
現(xiàn)代學(xué)者馬敘倫分析,《列子》一書出現(xiàn)得晚而散失得早。魏晉以來,有好事之徒從《管子》《晏子》《論語》《山海經(jīng)》《墨子》《莊子》《尸佼》《韓非》《呂氏春秋》《韓詩外傳》等古書中抽取素材,加以剪裁,用今天的話就是“洗稿”,再糅合魏晉時期的一些學(xué)說而成書。這是比較符合客觀實際的論斷。
《列子》據(jù)以成書的原始材料,除了馬敘倫所列舉的之外,還有一些當(dāng)時能看到而后來亡佚的古籍,比如《湯問》《說符》的某些章節(jié),既不見于今日所傳先秦兩漢之書,也不是魏晉人思想的反映,只能認為偽作《列子》的人引用了其他古書的內(nèi)容。
這么一本“大拼盤”《列子》,哲學(xué)思維水準遠遠低于《老子》《莊子》,但是勝在故事性、趣味性、獵奇性上。全書近百則寓言故事,很多成為成語,今天還在用,比如愚公移山、小兒辯日、余音繞梁、高山流水、杞人憂天、歧路亡羊、疑鄰盜斧、紀昌學(xué)射……故事大多精煉有深意。作家王蒙將《列子》稱為“道家言辭精辟的段子手、具有民間風(fēng)趣的故事大匠、中華奇思錦繡的編織人”。
比如愚公移山,故事性很強,人物性格、情節(jié)發(fā)展,一應(yīng)俱全。首先從二山攔路說起,以“方七百里,高萬仞”凸顯移山之難;而人物的活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則是以二山為背景展開的。
移山的過程寫得曲折有致:先寫妻子獻疑,反襯愚公的決心,使文章頓起波瀾;再寫河曲智叟的嘲笑,寥寥數(shù)語,使故事一波三折;最妙的是,中間插進鄰居男童“跳往助之”的細節(jié),給文章增添了幾分童趣。正如清代學(xué)者方東樹評價的,“敘事能敘得磊落跌宕中又插入閑情,分外遠致”。
今天讀《列子》,主要讀它敘事的文勢起伏,波涌浪翻,洋洋灑灑。自然界的草木山川,人世間的傳聞逸事,一經(jīng)作者描摹點染,即成佳趣。難怪清代學(xué)者劉熙載說《列子》“人鮮不讀,讀鮮不嗜”——人很少不讀《列子》的,讀了很少不喜歡上這本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