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吳定鋒:“半路出家”的北大校園管理信息化推手
在北京大學(以下簡稱“北大”),有多少事情,是可以通過點一點手機屏幕完成的?
除了線上選課與教學、線上報名參加課外活動、線上論壇發(fā)言與討論,現(xiàn)在還能線上觀測體育場館實時人數(shù)、線上預約場館時間……這些原本需要實地進行的事項、難以一目了然的數(shù)據(jù),目前只要通過“智慧場館”的按鈕就能在指尖完成全部操作。
能夠做到這些,北大體育教研部副教授、體育場館運營中心副主任吳定鋒老師功不可沒。
事實上,吳定鋒從事信息化工作可以說是“半路出家”。
2004年,他從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來到北大,長期從事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管理學的研究工作,并開設了體育舞蹈、太極拳等課程。從2009年起,他開始負責體育教研部宣傳與信息化工作。
他剛接手體育教研部官網(wǎng)時,沒有外部公司的技術支持,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摸索。
不會寫代碼,就復制其他模板、作出改動,試著看看會有什么樣的效果,對照著理解代碼和呈現(xiàn)效果之間的關系。失敗了,就改回原來的樣子,再琢磨有沒有其他地方可以下手。多次艱難的試探之后,通過自學相關教程,吳定鋒逐漸摸到了門路。
在工作中,吳定鋒意識到,推進信息化,技術不是唯一的問題,如何讓信息化能夠真正落地才是需要花費大力氣的過程。
吳定鋒曾花3個月時間給部門教師建課程網(wǎng)站,可是建好網(wǎng)站后,教師們主動維護網(wǎng)站的比例并不大?!安粌H要讓老師們學會怎么使用,還要讓老師們意識到這是一個好用的工具,從而自主地去運用它。”他說。
2014年至2015年前后,吳定鋒主持進行了信息系統(tǒng)的深入改版工作。這一次,他考慮的是如何讓教師們真正地愿意、自覺地使用在線系統(tǒng)。他充分理解原來教師們要進行任何改動都要與管理員聯(lián)系的麻煩,在頁面設置、用戶權限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讓教師們擁有自主權,修改信息、提交材料都可以省去申請和說明的過程,充分調動了教師們維護與更新信息的能動性。
近期,北大的“健康校園”建設成了北大工作的一個熱點。如何高效地分配有限場地資源,避免場館人員聚集,提升場館使用體驗感、安全性,成為場館運營與管理的難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fā)和持續(xù)影響更使這個問題的解決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吳定鋒參與了北大“智能場館系統(tǒng)”的建設。
為了這個項目,吳定鋒身兼項目組多個工作。在整個暑假里,吳定鋒每天早上8點前到位,和他的團隊遠程工作,全天候地做甲乙各方的溝通和響應。任何一邊有需求或意見,他都馬上響應,全力以赴地忙了一個假期。從去年6月22日至9月15日,項目組只花了兩個多月時間,就實現(xiàn)了系統(tǒng)上線穩(wěn)定運行。
據(jù)了解,目前系統(tǒng)已經覆蓋了全校所有的運動場館,師生進入系統(tǒng)后就可以搜索校內任意運動場地,實時查看場地現(xiàn)有的運動人數(shù),同時可以一鍵預約、二維碼掃碼入場。在當下疫情防控仍存變數(shù)的大環(huán)境下,這個系統(tǒng)既保障了師生們的運動需求又符合疫情防控要求,減少了線下場地的人群聚集和交叉接觸。
除了便利用戶之外,依靠信息化技術手段實現(xiàn)的“智能場館系統(tǒng)”還能夠為后臺管理者提供使用數(shù)據(jù)。場館管理團隊可以根據(jù)系統(tǒng)統(tǒng)計的場地預約次數(shù)、場地使用人次等數(shù)據(jù),科學合理地安排員工輪休與場地維保工作,判斷哪些場館更加熱門、哪些場館使用頻率偏低,并對體育場館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造升級、功能拓展,以迎合師生們的運動需求。
據(jù)吳定鋒介紹,“智能場館系統(tǒng)”是“智慧校園”信息化體系中的一個分支。除了場館便捷預約,他還設計了線上支付,實現(xiàn)了校園卡、微信、支付寶、銀聯(lián)和境外全渠道支付。在入場閘機上,集成了人臉、校園卡、身份證、港澳臺通行證、護照、二維碼及自動測量體溫7種場景,用戶入場時閘機自動顯示體溫,超過37攝氏度可以自動提示,免去人工測溫的勞動力投入。
在北大,吳定鋒的本職工作是一名體育教師,研究方向為體育舞蹈。在他看來,這門課不僅是一種體育鍛煉,更是鍛煉、協(xié)作、娛樂和社交的綜合活動,他希望學生通過學習,不僅肢體更協(xié)調,還能變得自信、樂觀向上。
因此他總是思考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引導他們去體驗、去享受。在他的課堂上,學生們會輪流體驗樂手、舞者和觀察員的角色。他說舞蹈沒有對錯,樂手隨著舞蹈敲打樂器也不需要技術,但這個過程大家就逐漸開始體會音樂、體會溝通,體會個性與集體,體會規(guī)范與執(zhí)行,音樂與舞蹈的關系等。
吳定鋒豐富的知識背景,讓他在體育舞蹈的教學中也尋求以更多樣的思路來組織課程學習。做技術開發(fā)和管理的工作經驗,也反哺了教學工作。
在教學與信息技術的工作中,吳定鋒自由切換。雖然一路走來并不容易,但他始終把目光放得長遠,希望看向未來,多給學生和學校帶去持續(xù)的更新和改變。
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楊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