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支永不凋謝的“格桑花”
6月10日,在湖北文理學院的畢業(yè)典禮上,校長丁世學用“格桑花”赴藏支教團隊的故事勉勵畢業(yè)生,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yè)。
2014年,學校組建第一支“格?;ā敝Ы剃牳拔鞑厣侥鲜协偨Y縣,開展義務支教。連續(xù)7年,11批58人次愛心接力,與大山的孩子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截至目前,有7名支教隊員畢業(yè)后重返西藏,扎根基層,在那里就業(yè)安家。
以支教結緣,湖北襄陽與西藏山南人民聯(lián)系更加緊密。7年來,兩地開展互訪交流活動35次,現(xiàn)有55名西藏籍學生選擇就讀湖北文理學院。
“只要心里裝著這片熱土,一切困難都顯得那么的渺小”
2015年3月,第二批支教隊員涂波經(jīng)過兩天兩夜的顛簸,到達了“世界屋脊”。瓊結縣位于藏南谷地,三面環(huán)山,平均海拔3900米。剛到時,強烈的高原反應和干燥的氣候,讓他頭痛睡不著覺、口干舌燥?!澳嵌螘r間,我的隊友柯常松就像個奶爸,隨身帶著卷紙,因為我隨時都會流鼻血?!蓖坎ɑ貞洝?/p>
高寒缺氧,并沒有讓支教隊員退卻。涂波在支教日記中寫下:“只要心里裝著這片熱土,一切困難都顯得那么的渺小……”
剛適應這里,支教期就快結束了。臨走前一天,平常不怎么愛說話的土多熱旦跑到柯常松面前,緊緊地拉住他的手說:“老師再給我們上兩節(jié)課吧,你們別走了,行嗎?”其實,柯常松也舍不得孩子們,說著說著,眼淚就流下來了。在給母校的信中,他寫道:“支教時間太短了,剛適應就要走,而祖國的邊疆正需要年輕人?!碑厴I(yè)后,涂波和柯常松放不下孩子們,選擇重返西藏工作。
有兩次支教經(jīng)歷的吳順喜覺得自己的事業(yè)就在西藏,認為這里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畢業(yè)后,他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義無反顧地重返西藏。目前,吳順喜是山南市瓊結縣瓊結鎮(zhèn)仲堆社區(qū)的第一書記。
剛到仲堆時,他記不住鄉(xiāng)親們的名字,藏族同胞們的名字中相同的字很多,容易記混。為了加深印象,閑暇時他常去鄉(xiāng)親們家坐坐,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有什么困難、需要社區(qū)解決什么問題。農(nóng)忙時,他主動下田,幫鄉(xiāng)親們收青稞、小麥,挖土地,話收成,一來二去就和鄉(xiāng)親們都熟了。當聽到一聲聲“書記啦,突切其”(“謝謝書記”的意思),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志愿。
2019年,吳順喜的事跡入選全國大學生就業(yè)事跡展,組委會評價他“將個人發(fā)展融入國家的發(fā)展和邊疆建設中,展現(xiàn)了當代大學生甘于奉獻、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風貌”。
近幾年,湖北文理學院一批又一批學生愛上西藏。在“格桑花精神”感召下,湖北文理學院33名非支教隊畢業(yè)生進藏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像格?;ㄒ粯釉谘┯蚋咴?/p>
2016年,任宇鑫放棄北京的工作機會,選擇成為一名西藏基層公務員。工作中,她總是想著為老百姓多做些什么。她結合自己的特長創(chuàng)辦了“吉雄鎮(zhèn)藏愛義務舞蹈培訓班”,利用下班時間義務教藏族小朋友跳舞。
學校還創(chuàng)辦了“格?;ㄖ摇薄!耙郧暗闹Ы剃爢T來湖北出差或路過湖北時,都會專程回家看看?!敝Ы剃犞笇Ю蠋?、學校團委副書記龔麗麗介紹,每年開學,學校舉辦面向新生的“格?;ā笔论E報告會,每次招募活動都有500多人報名,以支教為核心的志愿服務,已成為湖北文理學院的新生第一課。
“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新時代大學生的青春擔當”
“格桑花”支教隊緩解了瓊結縣教學師資不足的壓力,也豐富了孩子們的校園生活。
支教隊員們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主動承擔了電教式教學的示范課任務,讓課堂成為孩子們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針對文化課基礎薄弱的問題,第一批支教隊員和風帆、王松創(chuàng)辦了畢業(yè)年級補習班。2015年,瓊結縣中考考取內(nèi)地西藏班的人數(shù)從2013年的1人增加到28人,中考成績在地區(qū)12個縣中排名第一。
九年級的加措英語“跛腿”,影響了綜合成績。吳順喜利用每天中午休息時間給加措輔導,不間斷地持續(xù)補了兩個月的課,期末考試,加措的英語成績提高了40多分,總成績排名年級前十,如愿順利考入武漢西藏中學。
7年間,支教老師編輯出版了瓊結中學第一份漢文校報,舉辦了第一屆藝術繪畫展,組建了第一支合唱隊、第一支武術隊、第一個葫蘆絲演奏團、第一支國旗護衛(wèi)隊,成立了繪畫社、足球社、科創(chuàng)社等學生社團,豐富了學生的第二課堂。不僅如此,湖北文理學院為瓊結縣中學捐贈了10臺編程機器人,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實踐創(chuàng)新意識。瓊結中學在2017年“北斗領航夢想”全國青少年北斗科技實踐系列活動中,獲中學組一等獎。
鼓聲、歌聲、加油聲、歡笑聲……自從有了“格?;ā敝Ы汤蠋?,每天下午第四節(jié)課是孩子們最期待的。各類文體活動讓校園歡騰起來,學校一些原本閑置的樂器設備也被“激活”。
身為支教老師的大學生們,通過公益眾籌,集資建立“格?;āば臉颉毙睦磔o導工作室,聚焦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種植“格桑林”,以景觀實物教育引導當?shù)貙W生感恩社會立志成才;募資設立了近8萬元的“格?;ㄖЫ虗坌幕稹保Y助困難學生,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
7年來,隊員們以支教實踐為基礎編寫的《西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等多篇論文發(fā)表,調(diào)研文章《西藏走上了繁榮發(fā)展的正確道路》為政府開展基層治理提供了參考素材;《淺談西藏“賓頓白面藏戲”及其傳承》《西藏瓊結“久河卓舞”的保護與傳承研究》等學術論文為藏族傳統(tǒng)民俗文化提供了寶貴的研究資料。
瓊結中學校長王奇君對支教隊充滿感激之情:“這些90后甚至00后的大學生,為了孩子們甘于奉獻青春智慧。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新時代大學生的青春擔當?!?/p>
2019年,湖北文理學院“格?;ā敝Ы剃牁s獲中宣部授予“最美支邊人物”榮譽稱號,是全國唯一獲獎集體。湖北省委宣傳部、高校工委表彰“格桑花”支教團隊,并評價“在援藏支教中服務當?shù)爻砷L自我,是新時代新青年投身建功立業(yè)中國夢的典范,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楷?!?。
“格?;ā敝Ы剃犜谘┯蚋咴昂薄熬`放”“流芳”,影響著一批批畢業(yè)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湖北文理學院黨委書記唐峻說:“我們會把愛心支教接力下去,發(fā)揚支教精神,培養(yǎng)更多熱愛祖國、團結民族、心系人民的時代新人。”
?。ū緢笥浾?夏靜 本報通訊員 晏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