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將自己鑄成一塊熠熠閃光的礦石
近日,國家教材委員會公布了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評選結(jié)果,中國礦業(yè)大學于洪珍教授獲“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稱號。從教60年來,她先后出版教材10部。她主編的《通信電子電路》入選國家“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被全國130多所高校采用。
走進于洪珍教授家里,83歲高齡的她戴著高度近視鏡,坐在電腦前備課。受學校邀請,她將為300余名青年教師作一場師德師風專題報告。講稿和課件反復修改了十余次,“我卻還是不滿意”,她微笑著對記者說,這是教學生時養(yǎng)成的習慣,總想盡善盡美。
首屆全國高校教學名師獎、全國2020年杰出教學獎獲得者……60年扎根三尺講臺,于洪珍始終以大愛育英才,不愧是學生們心中的“大先生”?!半q笾?,她早已將自己鑄成一塊熠熠閃光的礦石?!?020年度杰出教學獎頒獎典禮上,于洪珍的頒獎詞里這樣寫道。
“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選擇”
經(jīng)歷過舊社會的于洪珍,是新中國第一批五年制的大學生?!白鎳男枰褪俏业倪x擇!”在1960年北京礦業(yè)學院的畢業(yè)典禮上,畢業(yè)留校任教的她,立下了錚錚誓言。
1972年,學校招收工農(nóng)兵學員,為解決學員基礎差、基礎課教師不足的問題,學校安排于洪珍給這批學生講課和輔導。她二話不說,一個人承擔起了學員的初等數(shù)學和高等數(shù)學等基礎課的教學任務。
教室建在山坡上,于洪珍住在山下。為了上課,她每天要在300級石階上來回走好幾趟,對患有嚴重高血壓的她來說,并不輕松。學生們時常能看到于洪珍走累了,不得不在石階旁停下來休息的身影。
幾十年里,于洪珍先后給本科生和研究生講過“通信電子電路”“信息融合”“多媒體通信”等20門課。每一門課的講授,她都精心設計、反復準備,并總結(jié)形成了“十大啟發(fā)式、創(chuàng)新性教學方法”,獲得學生喜愛的同時,也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隨著年紀的增長,于洪珍把更多的時間用來編寫教材。“編一本好的教材不容易,但是編好了就能夠服務更多的學生成才。”2005年,她主持和主講的課程“通信電子電路”獲評國家精品課程,完成了第14次印刷。
《通信電子電路》教材中有一些這樣的表述,“下面通過一組實測數(shù)據(jù),說明……”“如圖所示是我們自主開發(fā)的……”原來,在編寫過程中,為了確保書中每個數(shù)據(jù)的準確,于洪珍帶領團隊成員反復做實驗驗證。為了找出最具代表性的“檢波電路參數(shù)分析曲線圖”,于洪珍用不同的二極管反復實驗,才得到滿意的數(shù)據(jù)。記者看到,在教材上,這部分內(nèi)容只有一頁紙,并不多。于洪珍卻說,每個數(shù)據(jù)都要搞準確,尤其是一些典型代表數(shù)據(jù),內(nèi)容再少也馬虎不得。
“上講臺,自己得站在知識的最前沿”
1990年除夕,在300米深處采掘工作面,于洪珍和課題組的其他黨員同志一起,緊張地進行控制電機車的測試工作。1989年,50多歲的于洪珍承擔了煤炭部重大科研項目“礦井電機車運輸PC控制信集閉系統(tǒng)”。為了保證項目質(zhì)量,于洪珍帶著團隊在煤礦吃住3個月,天天下井工作。春節(jié)期間,團隊成員也沒有休息?!按汗?jié)礦井停產(chǎn),是調(diào)整控制電機車的最佳時間,共產(chǎn)黨員留下來繼續(xù)干?!庇诤檎湔f。
大學的教學和科研從不是割裂的?!按髮W教學必須有深厚的學術功底做支撐,這種學術功底源于充分的科研實踐。”于洪珍堅持站在知識的最前沿,從行業(yè)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問題,用最新的科技解決問題,再將科研成果吸收到教材中、反哺教學。
為獲取第一手資料和相關數(shù)據(jù),于洪珍對承擔的每一個科研項目,都要親自去現(xiàn)場“蹲點”。遼寧撫順,河北開灤,山西大同、晉城,山東兗州、龍口以及河南平頂山,還有江蘇、四川等地,大大小小30多個煤礦都曾留下她的足跡。
于洪珍的學生,信電1998級的文曉臨記得,大二要上一門新開課程“多媒體計算機技術”。那時候電腦還是稀罕物,上課之前同學們都在議論,這么前沿的課程肯定是由一位年輕老師來教。預備鈴還沒響起,走進教室的卻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太太。
于洪珍以形式多樣的講解方法來闡釋廣博精深的理論知識,很快就將同學們征服了。后來大家才知道,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于老師就帶領團隊將當時國際上先進的PLC技術應用于煤礦井下流程工業(yè)生產(chǎn)過程控制,應用效果讓煤礦領導和工人們贊不絕口。
一個當時已經(jīng)60多歲的老教師,是如何做到緊跟科技前沿的呢?有一年冬天,于洪珍的一位學生用了一年多前的資料作為課程作業(yè)參考。于洪珍抽出中午休息時間,到學生宿舍指導修改。當她從文件夾里拿出一本材料時,在場的同學都震驚了:那是一個字跡密密麻麻的筆記本,300多頁記錄了每一次多媒體新技術的問世和革新。
“愛學生,就要成為他們的引路人”
“做人比做學問更重要,只有德才兼?zhèn)?,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才?!庇诤檎鋱猿盅詡魃斫?,用自己的“大先生”品格和風范影響著學生。
2006年3月初,于洪珍左腿骨折,住進了醫(yī)院。學生高莉擔心因此會耽誤博士論文答辯。當她去醫(yī)院看望于老師時,于洪珍正伏在床頭柜上寫寫畫畫?!霸瓉砝蠋熞恢痹谛薷奈夷墙?0萬字的博士論文。”高莉回憶往事,熱淚盈眶。
出院第二天,于洪珍家客廳里多了一臺計算機、一架投影儀、一張桌子,博士生預答辯會就在她家客廳里舉行。預答辯持續(xù)了3個多小時,左腿扎著2顆鋼釘、依舊裹著紗布的于洪珍半倚在椅子上,仔細地聽著,細密的汗珠不時從額頭滲出來。
學生下礦實習,于洪珍總是跟著一起下井。有一年寒假,于洪珍去天津?qū)徍藞D紙,因過度疲勞,途中暈倒在地,多顆門牙磕落,流血不止。手術做了2個小時,縫了13針。她顧不得休養(yǎng),就匆匆趕回學校,她要趕在開學前處理完手頭的工作,帶學生到煤礦實習。有一位同學說:“我最怕下井,本來想找理由請假的,但是老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我服了!”
從20世紀80年代起,于洪珍就自主為本科生開設“第二課堂”,簡言之,“第二課堂”就是從科研項目中切下一小塊,指導本科生做,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科研能力。信息1996級學生王志敏從大學二年級開始就參加了于洪珍的“第二課堂”。王志敏在于洪珍的悉心指導下,自主設計了“多媒體視頻切換拓展卡”,具備了出色的研發(fā)能力。畢業(yè)后,他簽約華為公司。作為本科畢業(yè)生的他,工作第一年就以突出的研發(fā)業(yè)績被評為華為公司的百名優(yōu)秀職工之一。“于老師讓滿是數(shù)字和公式的課堂,擁有了觸及靈魂的力量?!蓖踔久粽f。
(本報記者 蘇雁 本報通訊員 劉堯 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