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在用CBT(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認知行為療法)治療我的同學。您看我這樣做對嗎?”不久前,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研究中心心理教師蔡遠,突然收到了這樣一條信息。原來,南京審計大學的大三學生王藝瞳,正在運用心理課堂上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對同學進行心理疏導。
作為非心理學專業(yè)的學生,王藝瞳能熟練運用專業(yè)的心理知識,得益于自2018年以來,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研究中心為筑好大學生心理健康“防護墻”所作出的努力。
模塊化教學:有“1”、有“X”
為了讓固定化的心理健康課程“活”起來,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研究中心構建了名為“1+X”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
“1”是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必修課程,是最基礎的心理健康知識。而“X”是指心理知識專題模塊、技能培訓專題模塊和心理問題個性化方案定制,引導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yǎng)自助和助人能力。
“與普通教學模式不同,模塊化教學不僅讓學生學會‘1’,更能熟練掌握‘X’?!苯K省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蔡智勇向記者介紹,“1+X”課程體系利用大數(shù)據(jù)分析對學生健康狀態(tài)進行分級動態(tài)預警,以學生實際需要和個性特點確定模塊,進行教學資源的精準配送,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自助技能。
今年7月,在江蘇暴發(fā)新一輪疫情期間,中心團隊還及時創(chuàng)作和增補了“疫情下的自我調節(jié)”模塊相關課程,第一時間修訂并公開發(fā)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手冊(修訂版)》及英文精簡版,助力江蘇全省乃至全國大學生抗疫、護心、復學。
此外,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研究中心還通過“潤澤塞及島”公眾號發(fā)布了《接納疫情,增強心理彈性》《疫情教會我們與焦慮共處》等抗疫護心在線微課,幫助大學生及時調整負面情緒。
掌心里的App:自助、互助
2021年5月8日深夜11點多,一段無助的文字出現(xiàn)在“蘇心”App中:“不知道為什么,一到下午或者晚上,尤其睡前,就感覺好無力,好想用頭撞墻,難受,很難受?!?/p>
“同學你好,看到你的情況很令人擔心,可不可以試著去找一下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老師聊聊?!?/p>
在看到學生王宇(匿名)發(fā)布的這樣一段文字后,入駐在“蘇心”App的心理老師立即與他取得聯(lián)系并開展心理疏導。
據(jù)悉,手機App“蘇心”是全國首個大學生心理自助互助平臺,由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研究中心負責運行,旨在解決部分大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不愿求助的難題?!巴ㄟ^‘云交談’可以減輕他們礙于面子的顧慮?!蹦暇徲嫶髮W心理健康協(xié)會成員楊方寧告訴記者,在“蘇心”App中,活躍著數(shù)百名大學生朋輩聆聽者,為同齡人提供戀愛、人際交往等方面心理互助服務。
截至目前,“蘇心”App注冊人數(shù)已達到75.4萬人,完成心理互助8369人次。在“蘇心”App上,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心理知識、接受心理普查,還能與咨詢師進行在線交流、預約面對面心理咨詢等。在學生們討論的過程中,App后臺也會通過對學生數(shù)據(jù)的抓取,為其推薦相應的文章與心理服務。
24小時心理熱線:專業(yè)、免費
“你好,這里是江蘇省大學生心理熱線,請問有什么可以幫助到你?”
“有人能跟我說說話,我就感覺自己沒被放棄……”
楊靜是江蘇省大學生心理熱線的志愿者老師,她接聽過不少反映宿舍問題的電話。“學生缺乏溝通技巧,我們會在傾聽過程中就他們的語言表達、行為技巧等方面展開討論,然后協(xié)助他們去改進?!?/p>
早在2019年10月,中心就已開通江蘇省大學生心理熱線,全省各高校專職心理咨詢師經(jīng)過培訓后上崗。咨詢師24小時輪班,面向全省高校大學生免費提供服務。此外,中心還打通了熱線與“蘇心”App之間的銜接服務,將熱線的單次求助擴展為向固定咨詢師的穩(wěn)定求助。
“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守護學生心理健康安全?!辈讨怯赂嬖V記者,熱線接聽后,志愿者會根據(jù)談話情況進行風險評估,自殘等高風險電話會與公安110聯(lián)動,尋求警方介入。
截至日前,江蘇省大學生24小時心理熱線共接到來電5839次,干預危機個案86起,咨詢求助者遍布江蘇省內外。
接下來,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研究中心將與心理學、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專家開展合作,進一步向人工智能領域拓展,研發(fā)“智芯人”心理咨詢機器人,以便更有效地向大學生提供心理安全服務。
(本報記者 劉已粲 蘇雁 本報通訊員 姬尊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