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李佩成院士在國際會議上作報告。長安大學供圖
2月2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長安大學教授李佩成在西安逝世,享年90歲。幾十年來,他始終奮斗在我國水資源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事業(yè)一線,為國分憂、為民解難。
他的身后,是蕩蕩乎八川分流繞長安的汩汩美景,是山川秀美的西北大好山河,還有向世界證明“中國能夠解決自己水資源和糧食問題”的中國智慧。恰逢第三十七屆“中國水周”,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讓人格外懷念因水而生、向水而興的李佩成院士。
立志奮斗終生的事業(yè)
“回首往事,我的一生是在夢水、尋水、惜水、愛水,為水而喜怒哀樂、為水而拼搏奮進中度過的?!崩钆宄稍幕貞涀约旱囊簧?/p>
1934年12月,李佩成出生在陜西省干縣。干縣,被人讀作“干”縣,干旱缺水的情景在這里不時上演。
1944年暑假,李佩成跟隨表哥到西北農(nóng)學院(現(xiàn)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觀光。途中,水流奔涌的通渭渠讓李佩成驚訝不已。來到學校后,9歲的李佩成看到花壇前的水龍頭噴珠吐玉,更是十分好奇。表哥告訴他,這些水都來自40多丈深的地下。而這些,都是水利大師李儀祉先生的功勞。
那晚李佩成半醒半眠,朦朧中竟夢到李儀祉先生來到身邊。從此,像李儀祉先生那樣興修水利,解決旱塬缺水難題的志向在李佩成心中扎下了根。1952年高中畢業(yè)后,李佩成毅然決定報考西北農(nóng)學院水利系并被錄取。
著名水利專家沙玉清十分喜愛李佩成這棵好學的“好苗子”,勉勵他說:“你要為解決陜西、黃土高原的水利問題奮斗一生,永不退縮。”
1956年,李佩成可謂“四喜”臨門。他被評為全?!叭脤W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被選拔為赴蘇聯(lián)留學深造的預備生,畢業(yè)后留校任教。
那時的他,讀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后揮筆寫道:“我也要把自己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而治水就是這個偉大斗爭的一個組成部分。”
多年來,李佩成堅持用“人十能之我百之”的辦法爭分奪秒地學習、實踐,最終開辟了一番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水利事業(yè)。
再造山川秀美大西北
“莫城風緊又飛雪,已稀游人愁更多。唯聞一處笑聲起,天寒地凍奈我何。”1964年元月,李佩成在莫斯科地質勘探學院寫下一篇詩作,借此表達在當時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下,自己報效祖國、努力學習的堅定信念。
李佩成時刻謹記周恩來總理的教誨:立場堅定、業(yè)務精通、體格健全、作風正派。他每天學習工作到深夜,早上四五點鐘又起床學習,這種作風保留了一生。
在蘇留學期間,李佩成出色地提前完成了副博士學業(yè),并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系統(tǒng)提出了滲流計算的“隔離井法”理論。這一成果的取得,為他日后在水利科學研究領域探索創(chuàng)新奠定了堅實基礎。
1967年回到祖國后,李佩成一頭扎進了關中平原和渭北旱塬的農(nóng)村天地,打井、找水、修建地下水庫。他一邊實踐一邊思考,提出了著名的“三水統(tǒng)觀統(tǒng)管”理論:除了地表水、地下水,還應當考慮天上的降水,即自然界的一切水體都應當聯(lián)合運用、綜合調節(jié)。
1978年,他發(fā)明了適用于黃土滲流機理的黃土輻射井,打破了“黃土不能成為含水層”的傳統(tǒng)認識。
從20世紀60年代末期開始,因為過度開采地下水,西安出現(xiàn)了供水緊缺的局面。1993年,水荒大面積蔓延,鐘樓下沉、大雁塔傾斜、人們排長隊接水……李佩成認為,西安擁有較好的天然水環(huán)境,每年從秦嶺72峪流出的水就有21億—24億立方米,而當時西安每年的用水量為3億立方米。按理說西安不缺水,問題出在了不合理的用水結構上。
為此,李佩成提出了“井渠結合,兩水并用”的“群峪協(xié)井供水系統(tǒng)”結構性改革方法,將秦嶺峪口的水“通過自流引入西安市區(qū)”,使水荒得到了緩解。
如何能根除水荒,真正發(fā)揮西安城的水資源效益,進而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李佩成開始著手謀劃30年后的可持續(xù)用水問題。他不斷思考研究,先后提出了首個穿越秦嶺的“引干濟石”南水北調工程,重現(xiàn)八水繞長安盛景工程和地下水回灌工程。
年過六旬的李佩成,還承擔起了改造西北生態(tài)的重擔,3年間足跡遍布祖國西北大地,由他倡導并主持完成的“中國西北地區(qū)山川秀美科技行動計劃”項目得到科技部等部委的高度認可。
2003年,李佩成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著書立說傳教后人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可追!在所余歲月,繼續(xù)回報祖國,報答人民!”年近七旬,李佩成在院士生涯的開端制定了再奮斗10年的規(guī)劃:頭腦再清醒10年,提出10條重大咨詢建議,完成3個較大的科研項目……再培養(yǎng)50名研究生,再發(fā)表30篇論文。
從青年立志學水治水到中年取得不凡成就,李佩成始終將國家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叮囑學生們“為建設祖國而培養(yǎng)自己”,尤其注重在科學實踐中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道德和學風。
2011年,李佩成在西安交通大學為研究生作講座時,拿著話筒徑直走下講臺站在聽眾席里開始演講。這位耄耋老人諄諄叮囑年輕學子:“搞好科學研究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服從國家需要,要始終站在國家和人民的立場上?!?/p>
從陜北重化工基地水資源承載綜合評價到培育秦嶺打造關中黃金屏障,再到關于氣候變化的哲學思考,李佩成不僅心系水利建設、農(nóng)業(yè)生態(tài),還廣泛涉足氣候問題等領域,時刻不忘為國家出謀劃策,為人民多做有益的事情。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如今,站在榆林城北的鎮(zhèn)北樓舉目張望,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陜西版圖消失,以陜北為核心的黃土高原成為全國連片增綠幅度最大的地區(qū)。從“再造一個山川秀美的大西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幅綠色畫卷已經(jīng)在西北大地上徐徐展開。
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下,九曲黃河在西北高原上蜿蜒穿行,沿途曾經(jīng)荒無人煙的沙漠已經(jīng)變成了林草豐茂、風光旖旎的綠洲。
流水不腐,李佩成院士千古!
(記者 王禹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