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聲:“想到他們又能夠讀書了,我的心里就會特別滿足。”
“你知道我一個月哪一天最開心嗎?”王景光的問題把記者弄糊涂了。“每個月10日是我拿工資的日子,那天晚上我的錢包被1300元塞得鼓鼓的。”王景光臉上洋溢著微笑。他說:“我最開心的日子,是拿工資的第二天。每個月的11日,是我前往郵局和銀行的日子。每月1300元的收入,我把1000元分批給孩子們匯出去。有的匯500元,還有的匯200元,但大部分是100元。想到他們又能夠讀書了,我的心里就會特別滿足。”
在王景光資助的孩子名單中記者看到,王景光每個月捐獻給哈秀文500元,“因為她在寧夏市中心上學,學費高開銷大。邵乾坤這個孩子,幾年前患上了重病,我曾經(jīng)給他捐過錢,現(xiàn)在他的病有所好轉(zhuǎn),我每個月給他捐100元……”
記者數(shù)了數(shù)王景光捐助的幾個孩子,邵乾坤、文靜、劉彥吉、李小榮、李少華、高玲玲、李志文每人捐獻100元,捐獻給哈秀文500元,這總共加起來就已經(jīng)1200元了。這已經(jīng)接近工資總額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王景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在學校里,有時候臨時幫助老師做一點事,老師都會塞給我一點工資……”
其實王景光的家庭并不算富裕,父親是在寧夏一家單位做小職員,母親最近身體不好,家里還有一個正在讀書的弟弟。但是從初中時,王景光就開始做各種零工。談到王景光做過的職業(yè),可以一口氣說上十來個,他賣過菜、發(fā)過傳單,還做過廣告公司的業(yè)務員、建筑工地安裝工、在小飯店當過伙計……暑假時一天曾打過3份工。
剛考入南京曉莊學院后,曾同時在校內(nèi)兼三份職。他在校園書店賣書、做老師的助手、在圖書館整理書籍。但靠勤工助學的微薄薪水很難資助孩子們。于是,王景光就放棄了學校里的兼職。
“平時上課不能耽誤,只能用業(yè)余時間去打工,晚上的夜班最合適。”從今年開學起,他在江寧百家湖一家酒店找到了發(fā)貨員的工作,工資每個月1300元,每天下午四五點,當王景光吃完晚飯后,傍晚6點多就會趕往百家湖上班,夜班工作一直到夜里12點半,有時候忙到深夜一兩點才回家。
王景光說,工作就是負責給酒店里的酒水、瓜果發(fā)貨,晚上有點耗時間。“因為上夜班,王景光還受過傷。”他的舍友透露說:在百家湖到學校四十多分鐘的車程中,王景光曾有兩次因騎車犯困,摔得胳膊腿上都是傷。
最大目標想成立自己的基金會
心聲:“我是可以等有錢了再幫助更多人,但這些貧困的學生,如果我不幫,他們就失去了讀書的最好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