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劉校長以北京八中少年班的實驗說事兒,用4年完成小學五年級到高三8年的學業(yè),“客觀證明了超常兒童的存在”。
在一次與美國伊利諾伊理科高中學生的對話中,劉彭芝問他們一天誰睡覺多。這些美國小天才們不是說自己一天睡四五個小時就是兩三個小時,中午吃完飯半小時后就上數(shù)學課。大家以學習為樂,不知疲倦,“他們與眾不同,必須摸索出一套符合這類人才發(fā)展的教育規(guī)律”。
對于這類智力超常孩子,倡導教育公平的發(fā)達國家都非常重視。美國有《天才兒童教育法》,奧巴馬上臺后推出了力爭上游計劃。英國對成績排在5%~10%的優(yōu)秀學生實行“特別教育計劃”。俄羅斯有“國家支持天才教育措施”。韓國則推出“天才教育法案”。
這個世紀,人才競爭已經(jīng)趨于白熱化。中國必須有一套完整成熟的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方案。在劉彭芝看來,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必須從小抓起,努力探索出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和科研院所的一條龍的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體系。這30多年來,人大附中一直在這方面不停地探索。
“早培班”負責人、人大附中副校長高江濤介紹,在培養(yǎng)模式上,“早培班”半訓半讀,專家學者擔任輔導導師,讓學生到大學、科研院所的實驗室從事科研,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教育機制上,改變評價機制,采用彈性學制,期望能實現(xiàn)與大學無縫銜接。
“早培班”開設了11個系列的研修課程,包括閱讀研究、英語研修、親情教育、化學實驗課、物理研修課、科學家講座等。目前每周有半天進行研修,未來將擴充研修的比例,不排除“半天上課、半天研究”模式。
據(jù)介紹,“早培班”將嘗試打通小學、初中和高中課程,不同學科交叉融合,人文、理、工等學科齊頭并進,每周還專門開設半天的研修活動。在初一年級基本課程上,“早培班”還增設了物理、化學、工程技術、生命教育、校本選修等課程,該班學生還嘗鮮“歷史地理課”、“音樂心理課”、設計技術課等跨學科課程。包括閱讀、理化實驗、親情教育、籃球賽等內(nèi)容都入圍特色研修課。
會上,公開了“早培班”的教師團隊,當大屏幕出現(xiàn)這些教師名字時,臺下一片驚呼。教師隊伍包含了多名常年在高三、初三把關的人大附中名師。“早培班”實行“多導師制”,未來還將根據(jù)學生特長適時分流,與中科院以及高校聯(lián)合培養(yǎng)人才。
瘋狂乎?執(zhí)拗乎?一個怎樣的女強人
“這個女人不一般!”用這句戲詞概括劉彭芝最合適不過。雖然愛哭,但推進起自己的意志來,從不含糊。
在會上,她歷數(shù)了自己所遭受的種種壓力:
北京人大代表聯(lián)名簽字反對奧數(shù)。
接到恐嚇信。
高考成績剛公布人大附中整體拔尖,就有人在網(wǎng)上造謠,說他們集體作弊。
她家的門被人用膠糊上,無法出門。
以及醫(yī)生給她開列的十六種大病,時時可能要了她的命。
但她已66歲了,仍然在堅守崗位。
劉彭芝說自己喜歡海燈法師的話“歷生無謗不英雄”。通過自己的經(jīng)歷,劉彭芝得出結(jié)論,成大才者,不全由智商決定,所以她一直堅持培養(yǎng)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奮進精神。她透露,在剛剛落下帷幕的“高教社杯”橋牌比賽中,人大附中隊遭遇了中央領導與國手組成的專業(yè)隊。沒想到,這個由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學生組成的隊伍竟奇跡般地贏得了比賽。最后,他們還超過了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