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王宏績 田亞歷)江平原名張希勛,1919年11月出生于商縣(今商州區(qū))李廟鄉(xiāng)張澗村,1937年考入商縣中學(商州區(qū)中學前身)簡易師范班。1937年7月7日發(fā)生“盧溝橋事變”后,他和學校的熱血青年組織宣傳抗日活動,和一些進步同學發(fā)起報名上前線的號召。1938年暑期,他離開學校經(jīng)西安到陜北,投身到革命隊伍中,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不論在炮火連天的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代,江平同志都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給的各項任務,是黨優(yōu)秀的領導干部。
江平雖身居高位,但不忘故鄉(xiāng),曾出資為家鄉(xiāng)修建小學。1987年12月參加河南省宗教工作會議時,他順道回商洛考察,1988年1月2日下午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商州區(qū)中學,在“商山書院”的石碑前照相留念。2001年商州區(qū)中學建校百年慶典活動之際,學校邀請他回校參加慶?;顒?,他雖因身體原因未能如愿,但給學校寫了一封賀信,信中寫道:“商州區(qū)中學歷史悠久,是歷來就辦得很好的一所學校。我在校期間,正是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時期,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威脅。我本來是一個埋頭讀書的學生,但在當時的形勢下,實難安下心來,在進步老師、進步同學影響和幫助下,中途輟學投奔了延安。此后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我在商州區(qū)中學以及背街小學、黃川小學所受的教育都是很好的,使我具備了必要的基礎知識,可以在工作中自學和深造。正因為如此,我對母校始終存在懷戀之情,對所有的老師、恩師始終存在尊崇敬仰的情誼。祝愿母校辦得更好,祝愿同學們英才輩出,為我們國家復興、家鄉(xiāng)的繁榮,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宏偉事業(yè)作更大貢獻。”他還向母校圖書館贈送了幾本書,有他自己的著作,也有和別的同志合著的。
商州區(qū)中學是江平走向偉大人生的搖籃,他在回憶錄中講到:“1937年秋考入商縣中學簡易師范班。在我上學的時候,家庭生活已經(jīng)很艱難,所以在學校我一直是一個用功讀書的學生,設想將來當一名小學教師,擔負起奉養(yǎng)老母的責任??紟煼栋?,第一因為這個班是公費的,每個學生每月5元(當時夠吃用的);第二符合我的志愿。由于商縣窮學生多,考上師范班是很不容易的。當年只收甲、乙兩個班,共60多人,報名的幾百人,競爭是激烈的。”
在商州區(qū)中學讀書期間,江平就萌發(fā)了革命的理想,他回憶道:“我接觸馬克思主義始于1937年。這一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眼看日寇長驅直入,國民黨軍隊節(jié)節(jié)敗退,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威脅。以抗日為己任的熱血青年,極力尋求各種救國之道。當時,我在商縣中學的師范班念書,在思想進步老師、同學、朋友的影響下,我讀了不少進步書刊,接受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綱領和主張,也開始讀了些有關馬克思主義的書。是年秋,我們學校發(fā)生了學潮,反對學校當局壓制學生的抗日宣傳活動,反對校長貪污學校公款。我參加了這次學潮。隨后不久,我被介紹參加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外圍組織民族解放先鋒隊。寒假期間,我參加了在西安上學的同學組織的‘旅省同學回鄉(xiāng)宣傳隊’。幾個很要好的同學約我一起投奔延安。我雖然不能同他們一起走,但決心已經(jīng)下定了。1937年的學習與實踐為我人生道路的選擇打下了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