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李治軍 王頂梁)5項國家級、省級課題結題;3名教師分獲省市級教學能手稱號;今秋升學中,初三年級一舉囊括該縣前10名;10月份,在陜西省教學設計大賽中,39名教師獲省級獎勵……這是縣初級中學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后結出的累累果實。
為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滿堂灌”“一言堂”“題海戰(zhàn)”,學生被動學、不合作、不自主的舊模式,2013年10月,商南縣借課改“東風”,在20個非畢業(yè)班中啟動“高效課堂”改革。學校選派骨干教師,教研、教務負責人共50人參加省內外高效課堂培訓、報告會、示范觀摩展示會,學習江蘇、山東等省的經驗,還對教師進行了理論培訓,促使他們摒棄舊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實現(xiàn)理念先轉型。
之后,學校制定了高效課堂實施方案,成立了學科教研組、備課組,動員師生積極參與。他們突出“學生為先”思想,強化學生主體地位,帶領學生做足課前預習。同時,教師實行集體備課制,各年級各學科由備課組長牽頭,分人分單元備課,集體討論,創(chuàng)造性設計教學,反復探討后確定教案、學案和作業(yè)單,再將集體備課“成果”發(fā)給師生使用。教師上課前還針對所帶班級學生的差異修改教案,增補或刪改相關內容,以更適合本班學生。
教學中,學生按小組圍坐(餐桌式),依據(jù)老師下發(fā)的學案先自學尋疑,再兩兩對學初步釋疑,后經群學集體探究解疑匯報、老師點撥、課堂測評,最后由學生自評整理。整個課堂以學生探究為主,教師講解一般不超過15分鐘。推廣中,學校每學期都開展文理科不同學科的示范課,相互觀摩學習,集中評課討論研究,讓教師“在觀摩中感悟、在授課中成長、在評課中收獲”。
歷經兩年試驗,學校已將本校高效課堂總結為“教師備教案、學生備學案,自主梳理、質疑釋疑、合作探究、精講點撥、當堂檢測、評價反思,自學評價、當堂達標評價、學后綜合評價”的“兩案六環(huán)三評”教學模式,在全校30個教學班推廣。“這種教學法核心是學習方式發(fā)生了變化,由以前先教后學轉向先學后教,并實現(xiàn)了從被動學到主動學、從作業(yè)繁重到作業(yè)“校內清”、從苦學厭學到樂學愛學等多個轉變。”縣初級中學校長劉興鋒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