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浙江大學人文學院舉辦了對金庸先生的追思會。浙大校長吳朝暉等近40人參加了追思會。
金庸與浙大老校長竺可楨曾有交集,1949年,他一邊在《東南日報》做記者,一邊攻讀浙大的研究生。當時金庸對外國文學有興趣,和竺校長曾長談一個多小時。
按浙大當時的規(guī)矩,讀研究生須交一大筆學費,而金庸的經(jīng)濟能力實在不行。竺可楨告訴他:“一個人求學問不一定要有學位,在哪里都可以做學問?!苯鹩购髞砘貞洠眯iL的這句話給他很大啟發(fā),這是浙大給他的教誨。
1999年,浙江大學聘請金庸擔任人文學院首任院長,“大師兄”是金庸最喜歡聽到的稱呼。在很多場合,他把浙大學生親切地稱為“小師弟、小師妹”。金庸曾說:“我喜歡年輕人,每次看到他們在黑板上寫著‘歡迎大師兄來講課’,我就很開心?!?/p>
吳朝暉在追思會上說,金庸先生擔任人文學院院長期間,對浙大人文學科的發(fā)展傾注了極大心力,他以自己豐富的社會資源和巨大影響力,在學院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聲譽提升等方面發(fā)揮了獨特而無可替代的作用。
浙大人文學院的吳秀明教授曾與金庸有過交往,他在紀念文章中形容金庸有五副“面孔”,即五種“身份”——文化名流、政治活動家、新聞工作者、武俠小說家、浙大人文學院院長?!罢勂鸾鹩箒?,多少給人以‘說不盡金庸’之感?!眳切忝髡f,“他的文字充溢著中國元素、漢語魅力和金氏印記的創(chuàng)造性與想象力,由此,在給人們帶來極大觀賞性的同時,對推廣和擴大中國文化與漢語魅力產(chǎn)生了不可小覷的影響?!?/p>
1993年,金庸受邀來浙大,時任浙大中文系主任的徐岱負責接待。在徐岱印象里,金庸是一個平易隨和的人,“第一次見面時,他便提出,不要叫他大師?!?/p>
徐岱在回憶文章中提到,“我們與先生一起在西湖邊與眾多朋友相聚,當大家尊稱他‘查先生’時,金庸先生笑嘻嘻地表示:既是好朋友聚會,就不必這樣稱呼,應該以師兄弟、師姐妹相待?!?本報首席記者 王湛
本報通訊員 劉蘇蒙 柯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