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調查,南山鎮(zhèn)9個行政村均發(fā)現(xiàn)有埋葬烈士遺骸的義冢,四都鎮(zhèn)散葬烈士墓共3處……”清明節(jié)前夕,福建省長汀縣在全縣開展搜尋烈士遺骸、整理烈士事跡工作,一場“銘歷史、尋英烈、敬英雄”活動在這片紅色土地上如火如荼展開。
長汀縣素有中央蘇區(qū)“紅色小上海”之稱。從1929年到1934年,有兩萬多名長汀優(yōu)秀兒女參加紅軍。軍地有關部門在調查時發(fā)現(xiàn),長汀籍在冊的革命烈士有6600多名,居全省之首。但這些烈士,有的生平事跡不詳,有的甚至沒有留下姓名。
在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協(xié)調下,縣里很快成立了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中心,全面開展集中安葬烈士遺骸、收集整理烈士事跡等工作。他們首先通過主流媒體和網絡平臺,面向全社會滾動播發(fā)征集通告??h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肖劍劍介紹,征集范圍主要包括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在各個歷史時期犧牲的長汀縣籍革命烈士(含在長汀縣域以外犧牲的)或犧牲在長汀縣的外縣籍革命烈士,以及在長汀縣域內發(fā)生過的戰(zhàn)斗故事和散葬烈士墓的具體地點及相關線索。
同時,該縣召開全縣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會議,將烈士事跡、烈士遺骸搜尋工作精準包干,劃區(qū)分片,組建專項工作小組,上門走訪老同志及烈士家屬,收集紅軍在長汀的事跡,整理相關材料。
一時間,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的電話幾乎成了熱線,提供線索者一個接一個。紅都村88歲的賴泰慶小時候經常聽父親提起那場殘酷戰(zhàn)斗:“敵人在占領四都樓子壩后,對來不及轉移的紅軍傷員、機要人員等進行了慘無人道的迫害,對不會說本地話的,一律認定為紅軍,全部殺死在湖塘里……”
截至3月底,他們已收到有價值線索32條。循著這些線索,尋訪英烈小分隊走進鄉(xiāng)鎮(zhèn)村屯、鉆進深山老林,全面展開尋訪工作。長汀縣地方黨史研究者賴光耀得知情況后主動參與進來,和年輕人一同翻山越嶺。他說:“尋訪工作十分艱難,但這項工作神圣而光榮,再難也要堅持下去,我們不能讓歷史斷茬,不能讓烈士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