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拢玻踩帐?ldquo;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關于外來物種的話題再次引起國人關注。遼寧省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等部門的最新調查顯示,遼寧外來入侵物種已達107種,其中美國白蛾的危害最大。
遼寧省林業(yè)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副局長汪志紅透露,通過對5個典型自然保護區(qū)進行實地調查,發(fā)現(xiàn)有外來入侵物種107種,包括植物85種,動物14種,微生物8種。
據了解,在遼寧相關部門開展的外來物種調查中,大連、沈陽、丹東等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和邊境口岸地區(qū)入侵生物種類較多、危害較重。危害較大的除了美國白蛾,還有豚草、牽牛、少花蒺藜草、稻水象甲等。這些外來入侵物種數量雖遠遠不及當地物種,但造成很大的損失,甚至影響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以美國白蛾為例。其于1979年于丹東進入中國境內后,快速蔓延,目前遼寧省的14個市中僅朝陽和阜新兩地尚未發(fā)現(xiàn)這一外來物種。“美國白蛾入侵我國最嚴重的一次災情,發(fā)生在1984年陜西楊凌的一個飛機修理廠。當時,近400畝廠區(qū)所有法國梧桐和楊樹的樹葉都被吃光。不僅如此,蟲子還鉆入職工家中,天花板、墻角、爐灶、床……無所不在。”長期研究并防治美國白蛾的沈陽市森防站副站長劉仁軍稱,這類現(xiàn)象近年在個別地方也時有發(fā)生。
專業(yè)人員告訴記者,外來入侵物種的進入主要有三個路徑。一是有意引進,包括用于養(yǎng)殖、種植、花卉等目的的引種,用于生物防治、綠化、水土保持、環(huán)境保護等目的的引進;二是無意引進,包括隨航空、陸路、水路運輸工具的引入,隨進出口貨物和包裝材料的引入,旅客無意引入等;三是自然入侵,是指物種隨風、蟲和鳥等媒介自然傳播。此外,隨著近年各地商貿往來日益頻繁,加快了物資和人員的流動,使外來農、林業(yè)有害生物有了更多的入侵機會,并快速繁衍擴散,造成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
“外來有害物種一旦入侵,幾乎無法斷根兒,只能最大程度地控制其蔓延和危害。”汪志紅表示,拿美國白蛾來說,不僅適應范圍廣、繁殖能力強,破壞力更是驚人,發(fā)生嚴重時一兩天內就可將全株樹葉食光,造成部分枝條甚至整株死亡,號稱“無煙的火災”。他認為,提高對外來有害生物潛在危害及重要性的認識,將解決有害生物入侵問題盡快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對引進的動植物嚴格審批把關,加強相關研究,是解決外來生物生態(tài)入侵的有效途徑。
劉仁軍建議,可以嘗試用立體防治的辦法對付美國白蛾,即“天敵法”“藥物法”和“人工法”并用。“天敵法”就是在美國白蛾的老熟幼蟲期和化蛹期釋放周氏嚙小蜂,人為增加自然界中的天敵數量,增加白蛾蛹的寄生率,達到減輕危害的目的。“人工法”包括剪除網幕和圍草誘蛹。另外,噴灑生物藥劑對美國白蛾進行捕殺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