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拢玻等眨r(nóng)歷正月十六。這天是我國民間“走百病”“摸門釘”的好日子,參與者多是婦女。
民俗專家、專欄作家由國慶介紹說,走百病也俗稱“遛百病”、“游百病”、“散百病”等,是民間傳統(tǒng)的消疾苦祈健康的活動,明朝時就已盛行華北民間了。清代康熙年間《天津衛(wèi)志》的“歲時民俗”中有言:“上元日,通衢張燈結(jié)彩,放花炬。婦女群游,曰走百病。”
女人特別成為舊時遛百病民俗生活中的主角。相傳,女人們在這一天要拋開一切家務(wù),或回娘家看望,或帶著孩子逛廟會觀花燈,或姐妹結(jié)伴活動游玩。
由國慶表示,封建社會對女子存在諸多不公與禁錮,女人們深居閨閣,平常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尤其是兒媳婦在過大年期間的家務(wù)活更是忙個不停,那么此一日外出遛百病真可謂放松身心的絕佳機(jī)會,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一天也算得上是“女人節(jié)”、“自由節(jié)”了。
民間普遍認(rèn)為,在“走百病”時,還要“摸門釘”,方能除疾求吉。由國慶介紹說,昔日遛百病之時,若來到城門、廟門前,已婚沒有孩子或尚未懷孕的婦女還要悄悄地摸摸大門上的門釘。門釘也叫“浮釘”,說是裝飾在門扇上的門釘,好似浮在水面的泡。摸門釘習(xí)俗透射著古代生殖崇拜的遺風(fēng)。因為“釘”諧音“丁”,人們藉此期望家族人丁興旺,后繼有人。明代的沈榜在《宛署雜記》說:“正月十六,或六月十六,婦女群游,祈免災(zāi)咎。暗中舉手摸城門釘,摸中者,以為吉兆。”
由國慶表示,這些習(xí)俗活動雖然有些迷信色彩,但卻寄托了廣大婦女追求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生活美滿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