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趙 豐)喜歡蘇東坡《蝶戀花》中的那句“天涯何處無芳草”。天涯芳草,表面上說的是自然事物,實則隱喻著人的情感。如果說吉卜賽人之所以喜歡四海為家,是因為崇尚自由和熱愛流浪,而梅州的“客家”人卻是為了躲避戰(zhàn)禍而不得不四處遷徙。慶幸的是,梅州人并未因遷居而自卑。他們懂得,流落天涯,并非生命之悲傷,而是人生的大境界。
梅州被譽為“世界客都”,在這種多元文化氛圍影響之下,梅州的山水就有了一種非同尋常的美麗。綿延數(shù)十里的原始森林、蜿蜒曲折的神秘溪流、曲徑通幽的登山棧道、秀美的山川湖泊、萬紫千紅的花海、漫山遍野的青草綠樹、客家建筑風情奇景……自然界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在其中顯示著獨特的魅力。那清澈的梅江水從梅州城的中間穿城而過,形成了山中城、城中水,“山、水、城”相融共生、渾然一體的美景。梅江滾滾向東流,河畔碧水藍天,風景如畫。葉劍英元帥的故鄉(xiāng)雁洋鎮(zhèn),綠樹成蔭,流水叮咚,仿佛奏鳴著一個偉人懷念故地的心聲。
我流連往返于梅州的民居之間。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土圍樓、方石樓、四角樓、門堂屋……我驚訝的是客家人如何獨具匠心,將自己生命的情感傾注于詩情畫意般的居室名字之上。天人合一,這無疑又是一種境界,一種融情感于生活的境界。那美好的、神秘的圍龍屋啊,圍龍建筑,兩邊對稱,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規(guī)整。龍是中華文明的起源,而圍龍而居,又涵蓋著怎樣的精神氣象啊?我欣賞圍龍屋的布局,門前有禾坪和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曬谷,池塘用于洗物,實用性和美觀性集于一身,這是何等的絕妙啊。我坐在禾坪上、池塘前,宛若主人般寧靜、幸福。我想,如果有可能,我會把自己的靈魂永恒地安置于此情此景。
祠的意義,在于尋根祭祖。客家祠,是梅州客家人的精神寄托。它背靠圣人山脈,異秀天然,成為梅州人禮儀朝奉及民俗活動之地。走進客家祠,在香火的彌漫中,我宛若領略著一幅幅凝結的油畫,喚起一代代先祖的清夢。我是客家人,這樣的念想并非一念之間,它永遠駐留在梅州的一座祠廟里。
我的足跡,終止于客天下廣場。其建筑風格完美融合客家千年的建筑文化和現(xiàn)代建筑語言,準確地詮釋了世界客都的真諦。客家鼎、客家賦、客家墟日圖、潘鶴四大雕塑等,還有如巨椽一般直沖云霄的“客天下”標志塔,以及富有“客家”元素的抱鼓石、石桿旗、馬頭墻、燈籠等,與“客天下”標志塔一起讓“客家”的歷史與文化煥發(fā)出了嶄新的生命力。高達十米之多的客家鼎是它接通天宇、感受天象的標志物。天之大,涯之小,人生何處無芳草?我的目光,更多的是滯留于那些浮雕上。百米大型客家遷徙圖浮雕,展示出輝煌的歷史風貌,訴說著客家人的歲月風云。如《清明上河圖》式的《客家墟日圖》,長46.6米、高2米,則是多種客家墟日民俗風情圖畫,繁榮的商業(yè)氛圍以及多種具代表性的客家民居、建筑,洋溢著濃郁的客家風情。畫面上的五百多個人物栩栩如生,各顯風姿。廣場的圓形設計,表達的是客家人追求圓滿的精神境界。美好的向往,常常是深藏于心的,可是梅州的客家人,卻要讓它彰顯于世。這是獨領風騷的境界啊。
在客天下梅花園,我看到了一枝梅花。正是微寒的日子,它卻開得燦爛。我嗅著它的香味,撫摸著它的花瓣,用心靈和它悄然對話。梅園里有上千棵梅樹,我卻獨戀一枝花。我知道這是把自己融入梅州最好的方式,最好的細節(jié)。梅花是梅州的市花,其情操和境界,便是梅州客家人精神最好的詮釋。
梅州,是“客家”人散枝開葉的基地,是“客家人”放飛鄉(xiāng)愁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