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 特稿|“我的心被中國占滿了”——尼加拉瓜記者團在華“初體驗”
新華社記者黃順達 李佳旭
“我的心被中國占滿了!有如此美麗的景色、豐富的文化,還有溫暖熱情的朋友?!碑斀Y(jié)束為期14天的中國之行,尼加拉瓜總統(tǒng)府官方攝影師塞薩爾·佩雷斯?jié)M懷不舍。
前不久,來自尼加拉瓜的一批記者來到中國,在北京、湖北等地參加了一系列交流活動,佩雷斯就是團隊成員之一。他們中既有新聞主播、電視節(jié)目制片人,也有新媒體賬號主理人等,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第一次來中國。
談起中國“初體驗”,尼加拉瓜記者表示,中國發(fā)達、友好且多姿多彩,他們將把親眼見到的中國展現(xiàn)給尼加拉瓜民眾。
“科技是通向未來的門”
在武漢高新大道,光谷空軌列車緩緩駛?cè)胝九_,尼加拉瓜記者們齊刷刷舉起手機,捕捉這科幻感十足的瞬間。
費利克斯·費爾南德斯對空軌技術贊嘆不已。作為尼加拉瓜“青年領袖”信息平臺總監(jiān),費爾南德斯說,高新科技是尼加拉瓜青年最感興趣的領域之一,如果將中國的“新奇”技術展示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一定能吸引很多尼加拉瓜青年粉絲。
在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鄂州花湖機場等地,人工智能技術已深度融入生產(chǎn)的方方面面。這吸引了尼加拉瓜第4電視臺記者漢密爾頓·加萊亞諾的目光。
加萊亞諾在電視臺和他個人的社交媒體賬號上發(fā)布了一系列VLOG短視頻,并配文介紹道,“花湖機場是發(fā)達、高效物流的象征”,引來不少尼加拉瓜網(wǎng)友點贊、留言。
令費爾南德斯最受鼓舞的是,中國青年在科技發(fā)展進程中扮演了“領導角色”。他說,中國歷史古跡長城反映出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如今中國在很多技術領域也都突破封鎖、獨立自強,這很值得尼加拉瓜青年學習。
“科技是通向未來的門,而中國正在成為這一領域的佼佼者。”費爾南德斯稱贊道。
“文化是精神的載體”
對于記者團的不少成員來說,中國這個古老、遙遠的國家總有些神秘感。但在尼加拉瓜第13電視臺制片人巴勃羅·法里尼亞斯眼中,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正是理解中國人民的“鑰匙”?!拔幕蔷竦妮d體?!彼f。
“中國文化包含堅韌不拔、團結(jié)一致的精神,也正因如此,中國才得以有今天的發(fā)展成就?!狈ɡ锬醽喫垢锌馈?/p>
來中國后,法里尼亞斯對古琴、漢服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格外感興趣。他在微信朋友圈展示了許多合影,其中不乏穿漢服的博物館“小講解員”、穿新中式服裝的餐廳店員等。
最吸引法里尼亞斯的要屬中國民族音樂和舞蹈。他說,自己未來工作的一個重點,就是將中國和尼加拉瓜的音樂和舞蹈文化推介給彼此。他相信,通過文化這座橋梁,兩國人民可以“相互給予很多”。
“一根手指蓋不住太陽”
華燈初上,塞利婭·薩莫拉從下榻的酒店出發(fā),走上武漢街頭,“觸摸”這個中部城市的脈動。不覺間,走出了8公里。
作為尼加拉瓜第8電視臺新聞總監(jiān),薩莫拉早已習慣到新聞現(xiàn)場獲取第一手資料。車水馬龍、秩序井然的武漢街景讓她印象深刻。
薩莫拉說,西方媒體總是營造“封閉”“冷漠”“不友好”的中國形象。事實上,中國有多元的民族、悠久的文化、友好的民眾。政府重視民生,民眾勤勞敬業(yè),這才是真實的中國。
“我們此前獲得的信息與我們親自驗證的信息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彼_莫拉說。
對此,佩雷斯也深有同感。回國后,他計劃舉辦多場中國專題攝影展,讓尼加拉瓜民眾通過他拍攝的照片,認識一個全面立體的中國。
薩莫拉說,在尼加拉瓜有句諺語:“一根手指蓋不住太陽。”意思是,事實勝于雄辯,那些顯而易見的事情是無法被掩蓋的。
“中國的發(fā)展就是這樣。無論西方媒體怎么抹黑,也無法改變中國社會充滿活力、人民安居樂業(yè)的事實?!彼_莫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