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鴿是否被律師坑了?一次“無用”的上訪
夢鴿女士成了一名“上訪者”。
8月20日,李某某案召開了第二次庭前會議。在此前一天,夢鴿出現(xiàn)在位于東堂子胡同的公安部信訪辦公室,遞交了材料。據(jù)媒體報道,此次提交的材料中包括針對酒吧經(jīng)理張光耀的控告函、異地偵查的申請,以及對被害人楊某進行人身保護的申請。
雖然同第一次庭前會議時“向法院報案”一樣,夢鴿女士再次找錯了機構(gòu)部門,直接找上了公安部,而不是按照規(guī)定流程找到北京市政府,不過李家還是希望這樣的行為能夠?qū)ν苿诱嫦嗾{(diào)查產(chǎn)生積極的意義——畢竟夢鴿遞交的材料被公安部信訪辦公室接收了。
然而“接收”不等于“受理”,甚至不等于給出了“會受理”的保證。在法律人看來,這次行為除了上面所說的找錯了對象,還出現(xiàn)了流程錯誤(剛向北京市公安局遞交控告函無結(jié)果后便馬上向公安部上訪)、越權(quán)申請(當事人及其家屬只有控告權(quán)、舉報權(quán),無權(quán)提出異地偵查的要求)等錯誤。中國政法大學刑訴法教授洪道德認為,雖然夢鴿的材料被接收,但“看過以后可能會直接給退回去,不會接受她的申請”。
夢鴿女士接二連三地在法律流程上犯下如此紕漏,不免讓人再次懷疑,李家的法律援助團隊到底有沒有按照合約義務為夢鴿女士提供理所應當?shù)闹С帧?/p>
8月19日,在第二次庭前會議前,自稱是李某某辯護律師的陳樞律師對記者稱,“夢鴿去信訪和舉報,我們辯護律師都是知道的,并且支持她。”陳律師并進一步表示,夢鴿有舉報和信訪的權(quán)利。至此,我們知道,李某某的辯護律師對于夢鴿上訪一事是知道的。
同樣是這一天,李家家庭顧問蘭和律師在接受鳳凰網(wǎng)的視頻采訪時也提到了“知道”夢鴿向公安部上訪的情況,并認為上訪行為“無可厚非”。至此,我們知道,蘭和律師對此也知情。
既然兩方面律師都知情,為什么不告訴夢鴿女士應該如何上訪,如何有效表達自己的訴求呢?是故意不說、能力不足、知識不夠,還是夢鴿女士個人執(zhí)意為之?要知道,雇有兩批律師團隊的夢鴿女士所享有的法律支持,應該比絕大多數(shù)上訪者都多。如果在這樣的前提下還犯下上面提到的那些低級錯誤,只能徒留遺憾,讓旁觀者訝異。
蘭和律師曾多次公開聲稱,擔憂“輿論審判”干涉司法。而現(xiàn)在,外界擔憂夢鴿女士通過頻繁上訪向法院施壓的觀點,也流露出來。《錢江晚報》的評論將中國司法比作了脆弱的面餅,似乎隨便什么人碰一下,都會掉下一層粉屑來,“這種既打算依靠法律、卻懷疑法律的矛盾心態(tài),恰恰反映了我國司法遭遇的公信力尷尬”。
在筆者看來,尷尬背后的一個原因就是社會本身就很難定義到底什么樣的行為才是“干涉司法”。這樣的定義不明,給了社會輿論和蘭和律師大玩雙重標準的機會--雙方都認為對方的行為正在影響判決,而己方的行為是合理的表達--最終一切辯論都成了輿論的拉鋸戰(zhàn),秉承著“誰聲音大,誰有道理”的野蠻邏輯。
蘭和指責此案存在幕后黑手、有人操縱輿論,同樣的懷疑也曾經(jīng)指向李家;蘭和認為被害人律師靠煽情博取大眾同情,而網(wǎng)友也懷疑夢鴿頻頻露面是在打感情公關牌……這樣的現(xiàn)象,我們在整個事件中見得太多了,所有關于法律和真相的質(zhì)疑最后都成了扯皮。
好在我們能想通一件事:如果蘭和律師真的像他自述的那樣那么看重法律,那么他至少能夠幫助夢鴿女士在上訪的時候認對門、找對人吧。(劉浩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