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蘋果在中國引發(fā)的怒火,德國《商報》認為,當代中國人已經越來越自信,雖然中國人仍然喜歡西方品牌,相信其品質及信譽,但是中國人已經開始敢于批評,不信任也在加劇。西方跨國企業(yè)必須采取非常認真的態(tài)度,否則事態(tài)將變得難以控制。
12年前,日本東芝公司用“給美國人美金,給中國人補丁”的雙重標準應對筆記本故障,惹惱了中國消費者,結果是其由連續(xù)四年的中國市場冠軍滑落出市場份額前十名,同時在整個國際市場上也被迅速邊緣化。
英國《金融時報》稱,這次德國汽車制造商大眾汽車的迅速反應與蘋果公司相比,形成了反差。大眾也在“3.15”晚會上被中國媒體點名,稱其汽車的變速箱有問題,該公司很快就宣布召回逾38萬輛汽車。正是這樣的態(tài)度讓大眾在中國市場保持著相當高的份額。
日本學者村田章裕31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在維護本國消費者權益上,不論對方是哪一國都應當毫不讓步。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所有國家消費者都應當處在同等規(guī)則下。對于那些差別對待顧客的廠商,完全可以不去選擇他們的產品。不過,中國人因為富裕后對外國商品、奢侈品牌等都還抱有很強的向往,擁有的欲望比其他考慮都強烈,因此對自己的權益不知道應當怎樣主張。很大程度上中國消費者的態(tài)度讓一些廠商感到‘沒必要那么小心周到’。所以權益還是要自己爭取。另外,現在歐盟、美日、中韓等各國之間都在商談建立自由貿易協定,跨國公司如果再不對所有消費者一視同仁的話,要在這些自由經濟圈內立足將更加困難。”(環(huán)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