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我們就拿著相機拍攝村民門前盛開的櫻桃花,主人見我們是外村人,在得知我們是報社記者時,主動擺出各種造型配合我們。有位自稱老章的主人告訴我們,他的房子搬到新村之后,就地辦起了一個駕校分校,方便附近村民學車的同時,也為自己帶來了可觀的收入。臨走時,他還邀請我們5月來吃櫻桃,讓我們深深感受到村民的熱情。
太陽出來了,我們走在田間地埂,看遠處桃花開了,田地里的油菜花也開了,除草的阿姨走了上來,向我們介紹最美鄉(xiāng)村建設(shè)給村子帶來的改變,“過去,這里是爛泥糊、爛草塘,近幾年才建成了現(xiàn)在這樣。”油菜花盛開、道路礦場明亮、綠油油的麥田、別墅式的民居,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在村干部的的陪同下,我們來到了上蒼房水庫上游栗子坪時,原來的村支書王正福熱情的喊我們到家里坐,并拿出了瓜子、花生讓我們吃,使我們深切感受到山里人的好客。沒有并村之前,王正福是栗子坪村的支書,他干了25年。雖然退休了,但他為村民服務的熱情依然不減。新年伊始,他就讓出了門前的一塊空地,讓另一位貧困村民種植袋料香菇。老王告訴記者,現(xiàn)在國家政策好,他雖然退休了,但是一個月還能領(lǐng)一定的補助。他不愿和兒女進城居住,因為這里有清新的空氣,有沒有污染的菜園,還有近百歲的老人要照顧,日子過得簡單幸福。
在王正福家門前,五六個村民正在忙碌。原來,當天是盧成發(fā)請人給袋料香菇接種的日子。盧成發(fā)是村里的困難戶,以前一直在外務工,由于沒有技術(shù)、沒有學歷,在外打工辛苦不說,掙錢也不多,還有一個孩子在上學,經(jīng)濟條件一直不是很寬裕。年前,他決定今年不再出去打工,在家種植香菇。在獲得王正福的支持下,他年前整整忙碌了一個月,購料子、裝袋、蒸料消毒,1萬多袋袋料香菇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才請了村民幫忙。他估算,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他1萬多袋子香菇今年可以掙10多萬元。
享受著暖陽,欣賞著美麗的村子,看著勤勞的村民,我們感覺荊家河村真的是一方凈土。
駐村之憂
駐村之憂令人困擾。家長里短,油鹽柴米醬醋茶的事,總讓一些農(nóng)村人經(jīng)常為涉及自身利益的瑣事爭吵不休,也影響了村民之間的和睦。
駐村期間,我們正好遇到了讓鎮(zhèn)村干部頗為煩惱的一件事。該村兩家村民原本上一輩老人之間關(guān)系比較好,村民王某的父親去世之后,征得另一位村民的同意,將老父親葬在了該村民的房屋附近,為了感恩,村民王某主動讓出了自己多年空閑的一套房子讓這位村民居住。十多年間,平安無事。近日,在外創(chuàng)出了一番事業(yè)的王某回到村子想在原房子上蓋別墅,雙方發(fā)生了口角,爭執(zhí)不下。鎮(zhèn)村干部協(xié)調(diào)多次,雙方補助價格也由最初的10萬元協(xié)調(diào)到8000元,原本說好的簽協(xié)議,結(jié)果第二天一方反悔。我們也見證了村干部的調(diào)解難度,他們每天不斷地聯(lián)系著雙方,甚至動用私人關(guān)系勸說,都沒成功,至今雙方誰也不想讓步,一方說要走司法程序,一方甚至不斷上訪。
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甚至親兄弟之間為了三寸院墻起糾紛的事件在村子時有發(fā)生。鎮(zhèn)綜治辦主任吳恒就處理過一起這樣事件,兩兄弟在蓋房過程中,因為院墻引起了糾紛,他們調(diào)節(jié)從中分配,可一方就是不同意,想多占一點,為此,兄弟倆打的頭破血流。
“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這不僅使我想到小學時語文老師曾跟我們講過古代鄰居間“讓地三尺”的故事,大意是,清代康熙年間,禮部尚書張英老家(安徽桐城)的鄰居造房,占了張家三尺地基,張家人修書一封到京城求張英主持公道,張英回書的故事。
駐村之喜
駐村之喜莫過于看到鎮(zhèn)、村干部新年里扎實的工作作風,以及為民服務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