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來華參加紀念中美乒乓外交40周年的美國代表團,在北京正式開始了他們的行程。重溫那段“小球推動大球”的歷史性事件,能再次讓人們體會到體育文化在國際交流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矗澳昵?,銀色小球沖破東西方兩大陣營的隔閡,敲開了中美之間關閉多年的大門。乒乓外交,推動了中美兩國邁向關系正常化的進程,世界外交史從此翻開新的一頁。1971年,對新中國不甚了解的美國普通民眾,也是通過美國乒乓球隊訪華,才第一次將目光投向全新的中國。
體育文化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政治多元化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際交流也從國家外交步入公共外交的時代,體育作為全人類永遠共通的語言,在提升國家軟實力上更顯優(yōu)勢。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女排創(chuàng)造了“五連冠”的奇跡,體現(xiàn)了“振興中華”的拼搏精神;上世紀90年代,登上美國《時代》雜志封面的跳水冠軍伏明霞,用“最美的笑容”打動了西方讀者的心;2008年,北京以一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在全球矚目中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成人禮”;而曾在NBA移動的“中國長城”姚明、在法網(wǎng)掀起“中國旋風”的李娜,則讓世界重新認識了新一代的中國青年,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國的巨大變化。
認識這些,就是在認識中國。體育文化相較其他形式的交流,更通俗、也更直接。曾在美國時代廣場播放的中國國家形象片,匯聚了中國各界名人,而姚明則是片中辨識度最高的人。姚明開著英語的玩笑,用東方人的謙和儒雅,贏得了美國人的尊重和好感,這種好感也在潛移默化中轉變?yōu)閷χ袊恼J可。
體育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更在于廣泛的群眾體育運動的開展。早在1917年,毛澤東在《體育之研究》中就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當今,體育鍛煉作為一種健康生活方式,是為數(shù)不多的能讓人們走出家門、和諧交流的手段之一。它并非只是強壯身體,還塑造進取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同時滿足身體和情感的雙重需要。國民身心的健康、素質的提高,以及社會的和諧,正是民族興旺發(fā)達的動力源泉。
如今,為提高青少年體質,保證青少年“每天體育鍛煉一小時”被鄭重地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與此同時,“金牌至上”的理念正在淡化,全民健身蔚然成風。中國正在積極構建新時代的體育文化。體育的發(fā)展和體育文化的構建,不僅是建設文化強國的有力支撐,也將在未來產生不僅限于“乒乓外交”的更大輻射力。(新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