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奧運健兒在倫敦的一舉一動牽動著億萬國人的視線。有精彩,有感動,有不平,有深思。賽場拼搏過后,中國健兒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歡欣鼓舞之際,怎樣看待中國體育取得的佳績、佳績又因何而來、未來發(fā)展的結構性問題如何面對,都值得再度思量。
探討金牌價值
2008年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之后,倫敦奧運會是中國首次以上屆東道主身份參賽,面對國內國際新的考量目光,中國體育接受標準更為復雜和多元的檢驗
早在中國體育代表團集結出征之前,國內媒體一直有淡化金牌意識、資金投入移向大眾健身的輿論,還有官方已經定出提高獎勵的不實傳說。國外媒體則拿出不同方法得出結論,推測中國選手在倫敦奧運會上的表現和成績。雖然體育部門4年來始終為倫敦奧運會續(xù)寫佳績潛心備戰(zhàn),運動員、教練員刻苦磨礪,但大賽將至,輿論的嘈雜還是顯得來勢猛烈。要不要以國家投入為主、提供各種保障,訓練一支規(guī)模龐大的隊伍,用在奧運會上爭金奪銀的方式展示“今日中國”?此刻提出這樣的問題,既帶有質疑成分,也夾雜了不少非體育更非奧運的社會情緒。有網民表示“不會再關注奧運會”,甚至將體育大國和強國的標志從奧運金牌改向大眾體育和國民體質,認為中國不必參加奧運會。這表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要遺產遠未充分發(fā)揮作用,體育界捧定51金,而社會大眾的體育意識、體育態(tài)度和體育行為與奧林匹克精神尚有不小差距,并被集中到對體育制度的詰問上。
倫敦賽場,中國運動員的競技優(yōu)勢格外受到關注,甚至有不少異樣的目光,他們奪金的過程往往比對手更顯艱辛。從得勝的葉詩文,到失意的陳一冰,注意力全在比賽本身,但所處環(huán)境從主場變?yōu)榭蛨觯瑒荼貛砝щy。中國選手只要來到奧運會賽場,沒有人會隨隨便便,全力爭勝表明了他們對奧林匹克精神的理解。一些西方人和西方媒體還沒有做好如何看待新紀錄是“中國制造”的準備,也不習慣看到中國運動員的超越行動,中國代表團對場外對手的心理反應同樣始料不及。一段時間里,場外打嘴仗比場內奪金更為人關注,率先發(fā)難的是西方人。
葉詩文打破游泳世界紀錄,被要求用“是”還是“否”來回答西方記者提出的“你是否使用了違禁藥物”。中國女排以3∶2擊敗了韓國隊,主教練俞覺敏要回答西方記者的問題,“你們兩隊打成這樣的比分,是否賽前有過協議”。發(fā)問者的口氣中不乏挑釁,意圖很清楚,就是懷疑。證據何在?沒有!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說,不同國家對成績的計算和評價不同,美國人看重獎牌,中國人看重金牌。至于列出什么樣的榜單,那是媒體的選擇和習慣。
且不計由裁判等因素帶來的損失,中國代表團總共獲得88枚獎牌,含38枚金牌。4年前,這組數字分別是100和51。做個減法,倫敦奧運會比北京奧運會,中國獲獎牌數量降低了12枚,奪金數量降低了13枚,就是說,銀牌和銅牌總量幾乎無變化,獲獎牌數量的下降是奪金數量下降導致的。美國人認為獲獎牌數量表明了沖擊金牌的機會,而金牌數量只表明帶有偶然性的結果。不難看出,中國體育高水平運動員群體的規(guī)模還不夠大。
追尋佳績源頭
“三從一大”的訓練理念是中國體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培養(yǎng)出一代代體育人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如今,“三從一大”又增添了新的內容——科學訓練,這是幫助中國體育在奧運會上穩(wěn)居金牌榜和獎牌榜前列的有效手段
奧運會取得的佳績中,科研團隊發(fā)揮的作用已經日益顯現,給騰飛的中國體育插上了新的翅膀。
科研團隊在基礎大項上最有用武之地。中國競走隊在倫敦奧運會上表現出色,共獲得1金3銅。殊不知,一支由吉林體育學院專家組成的科研小組一直在對20名競走和馬拉松運動員的科學化訓練、訓練監(jiān)控、疲勞恢復、營養(yǎng)補充等課題進行研究,許多內容都是以往國內田徑訓練領域不具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