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孫傳卿 李梅蘭)近日,筆者從一個朋友處獲得一張關于金絲峽上空出現太陽黑子的照片,拍攝于2009年5月,地點金絲峽一線天。
據朋友介紹,那天中午,驕陽似火,在一線天突然發(fā)現太陽顯示出一個黑點,完美的呈現出太陽的五彩光環(huán),映襯出金絲峽的蔥綠景象。經考證,這就是11.2年才出現一次的太陽黑子現象。
太陽黑子是在太陽的光球層上發(fā)生的一種太陽活動,是太陽活動中最基本、最明顯的。一般認為,太陽黑子實際上是太陽表面一種熾熱氣體的巨大漩渦,溫度大約為4500攝氏度。因為其溫度比太陽的光球層表面溫度要低1000到2000攝氏度(光球層表面溫度約為6000攝氏度),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點。黑子一般成群出現在太陽表面,天文學家又將其稱為“黑子群”。黑子的形成周期短,形成后幾天到幾個月就會消失,新的黑子又會產生。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的重要標志,其活動存在著明顯的周期性,周期平均為11.2年。黑子群對地球的磁場和電離層會造成干擾,并在地球的兩極地區(qū)引發(fā)極光。
中國是世界上最先發(fā)現黑子的國家,早在中國古代,當時的中國人就已發(fā)現了黑子的存在。
黑子是由本影和半影構成的,本影就是特別黑的部分,半影不太黑,是由許多纖維狀紋理組成的。當大黑子群數量增多時,就預示著太陽上將有劇烈的變化。人類發(fā)現太陽黑子活動已經有幾千年了。黑子的活動周期為11.2年。屆時會對地球的磁場和各類電子產品和電器產生損害。在開始的4年左右時間里,黑子不斷產生,越來越多,活動加劇,在黑子數達到極大的那一年,稱為太陽活動峰年。在隨后的7年左右時間里,黑子活動逐漸減弱,黑子也越來越少,黑子數極小的那一年,稱為太陽活動谷年。國際上規(guī)定,從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為第一周,然后順序排列。1999年開始為第23周。
研究地震的科學工作者發(fā)現,太陽黑子數目增多的時候,地球上的地震也多。地震次數的多少,也有大約11年左右的周期性。植物學家也發(fā)現,樹木的生長情況也隨太陽活動的11年周期而變化。黑子多的年份樹木生長得快;黑子少的年份就生長得慢。更有趣的是,黑子數目的變化甚至還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人體血液中白血球數目的變化也有11年的周期性。而且一般的人在太陽黑子少的年份,感到肚子餓的較快,小麥的產量較高,小麥的蚜蟲也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