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委皆大牌 就能贏收視?
暑期是電視選秀節(jié)目的黃金檔期,當下有多臺選秀節(jié)目都加入到了比拼“大牌評委”的隊列中來,可謂家家手中有王牌:東方衛(wèi)視的《中國夢之聲》主打王偉忠、韓紅、李玟、黃曉明,山東衛(wèi)視的《中國星力量》亮出了王杰、楊鈺瑩、韋唯,浙江衛(wèi)視《中國好聲音》第二季集合了那英、庾澄慶、張惠妹、汪峰,而選秀大戶湖南衛(wèi)視更是顯得財大氣粗,先有羅大佑、章子怡、陳奕迅、鄭鈞坐鎮(zhèn)《中國最強音》,如今《快樂男聲》又握著陶晶瑩、彭佳慧、謝霆鋒、陳坤、黃綺珊等滿手好牌,這些大牌評委們讓疲倦了兩三年的選秀市場一時間變得流光溢彩。“拼評委”源自選秀節(jié)目的基本屬性,但其背后也隱藏著“選手荒”的誘因,而即便當下捏住一手“大牌”,也不意味著未來就一定能贏得收視率。
選手荒
觀眾口味變得刁鉆
近幾年樂評人丁博已經(jīng)先后出任了《快樂女聲》、《名師高徒》、《花兒朵朵》、《中國夢之聲》、《快樂男聲》等眾多選秀節(jié)目的評委,談到選秀節(jié)目“拼大牌評委”的原因時,丁博認為這是選秀節(jié)目的基本屬性決定的。“如果把選秀單純看成一種音樂比賽,拼評委當然沒必要,但選秀除了‘選’,還有一個‘秀’,選秀要追求收視率是電視節(jié)目的基本屬性決定的。”丁博認為從某個角度上說,近兩年來選手的表現(xiàn)不足以讓觀眾滿意,所以電視臺會請來大牌評委出鏡搏收視率。《音樂周刊》主筆、樂評人盧世偉今年出任了《中國夢之聲》和“快男”的海選評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認為“選手荒”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拼評委”,“選秀選了這么多年,觀眾的口味刁鉆了,選手必須唱到一定高度才能讓人有驚艷的感覺。七、八年前選秀節(jié)目剛在中國內地興起時意外型選手比較多,有些人發(fā)現(xiàn)搞怪就能晉級,而現(xiàn)在搞怪大家也看多了。如果選手不能期待太多,要保證收視,就只能從評委身上做文章。”
拼評委
表現(xiàn)真實才能討巧
從去年的《中國好聲音》開始,評委有了另外一個名字——“導師”,今年更是“導師”遍地開花。“本質沒變,都是節(jié)目保證收視的重要因素,不同點在于評委的選擇性上,”盧世偉梳理了過去七、八年來選秀節(jié)目評委的變化脈絡,“以前比較注重娛樂性,評委席上既有朱樺、丁薇這種理性的技術唱將,也有楊二車娜姆這種天馬行空、不按常理出牌的人,還有擦邊球型,比如讓作家當評委。從去年開始大家公認的唱將型評委比例變大,比如那英、劉歡、韓紅、李玟、彭佳慧、黃綺珊等。”今年的評委席上也有黃曉明、章子怡等非唱將型評委,丁博認為不管哪種類型都必須真實,“不管是誰當評委,觀眾都喜歡真實的,如果你本身就是毒舌型的,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大家也會喜歡。陶子喜歡帥哥、金星話狠、黃曉明很活潑善于融入氣氛,這些都很真實。陳奕迅本身是個很棒的音樂人和歌手,個性上也有很多招人喜歡的地方,但這些特點并不能決定他成為一個好評委,因為他不是一個張揚的愛表現(xiàn)、愛說教的人。”
請明星
消費過度觀眾會膩
近年來,內地娛樂節(jié)目“一窩蜂”式的發(fā)展路線令曇花一現(xiàn)式的東西越來越多,“你做我也做,選秀火了、偽娘多了、大牌來了,市場就被哄抬起來了。但節(jié)目過后,選手出路不佳、巡演遇冷,這些狀況令電視臺第二年必須要更換思路。而大牌評委們發(fā)現(xiàn)自己上了節(jié)目收視率卻并不高,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明年可能也不會再來了。”
“拼評委”與當下電視節(jié)目“消費明星”潮流也不無關系,盧世偉表示“消費明星”不能用絕對的好或不好來評斷,“能通過這種手段產(chǎn)生廣告效應和收視率,讓老百姓笑起來了,這就是好的。但如果明星資源開發(fā)過度,把明星全部消費過一遍了,接下來再玩什么呢?‘消費明星’的手段和方式很重要,明星可以強調親民性,契合大眾化口味,但觀眾還是要看到明星美的、高明的一面,如果明星比大眾還低、甚至搞出惡趣味,那就會打擊大家對美好的理解。”丁博認為 “消費明星”趨勢能發(fā)展到什么程度不是由電視臺決定的,而是觀眾,“當觀眾們發(fā)現(xiàn)有些人濫竽充數(shù)、裝花瓶抹眼淚,對這些看膩了的時候,熱度就會漸漸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