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而(溫申武)34年前,我在自學路上撰寫的《建議創(chuàng)辦中國函授大學》一文在《人民日報》刊發(fā)后,引起了國家教育部的重視,曾在全國引起極大反響。至今回憶起這件事的前前后后,仍然記憶猶新。
我生在舊社會,解放初上學,又因家貧、父親有病,兄妹5人中,我為老大,又遇三年困難時期,將將就就的念完了初中。
我在農村勞動兩年后,1963年,有幸當上了本村的民辦教師。由于文化底子薄,學校領導鼓勵我走自學之路,參加函授學習。我懷著極大的希望,曾給陜師大、商師等院校寫信,反映我求學若渴的心聲。但遺憾的是人家回答函授教育只對公辦老師中文化水平低的人開設。我只得通過借其他人的教材,自購書籍,訂閱報刊,請教老同志,堅持自學。我有新聞寫作和文藝創(chuàng)作的愛好,就鼓起勇氣開始練筆,也取得了一定進步,“豆腐塊”時常見諸報刊。
1971年,我轉正成為公辦教師后,被調入一所七年制學校教初中語文,自己深感力不從心。我就向陜師大中學語文教材參考編輯室請教,陸續(xù)收到一些初中語文教學參考之類的刊物。同時我向本公社和區(qū)內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加上自己堅持自學、實踐,還真的進步不小,教學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
剛剛粉碎“四人幫”之后的1976年11月,我轉行到黑龍口區(qū)委擔任宣傳干部。工作中,我了解到很多文化水平低的職工干部及社會青年和我一樣都有一個走自學之路、加強自我提高的強烈愿望。我心想,國家如能創(chuàng)建一個跨行業(yè)、跨年齡、有多種學科的綜合函授大學該多好呀。經過走訪一些干部職工,他們都說我這個想法很好。后經反復調研和思考,1980年春節(jié)過后,我爬在油燈下寫出了《建議創(chuàng)辦中國函授大學》的稿件,投向了《人民日報》。
幾個月過去了,我以為石沉大海,也漸漸淡忘了。5月初的一天,我突然收到《人民日報》社科技部責任編輯景險峰同志于4月29日的一封用鉛筆寫的滿滿3個頁碼的來信。信中說我的設想和建議很好,他們已將建議信轉國家教育部工農教育司審核。教育部工農教育司在回復信中說,該同志的想法和建議有一定的道理。目前,全國只有少數師范院校針對中小學教師開辦文、理科函授,如陜師大等。個別專業(yè)學院,如北京郵電學院辦有全國郵電系統(tǒng)的高等函授教育,每個省的郵電學校設立有函授科,有10人以上的單位,設立函授站。這樣解決了本系統(tǒng)職工的自學問題。塊塊辦學,只有上海職工業(yè)余大學以及各區(qū)(縣)辦的職工業(yè)余大學,要創(chuàng)辦全國性的綜合函授大學,就目前看,國家從財力、師資力量方面考慮,還缺乏起碼的條件……望我諒解。并將《人民日報》送給教育部工農教育司我的建議稿打印件寄來一份,讓我作為紀念。看了景險峰編輯的來信,雖然稿子未見報,但我真正為報社編輯如此認真處理我這個無名之輩的稿件的事感動萬分。
當時,我想著這點事就算過去了。然而,沒想到后來還有新的進展。
1980年5月25日,我剛吃過早飯,投遞員送來5月24日的《人民日報》,我一眼就看到第三版“讀者呼吁、廣開學路”欄目里,頭條位置上刊登了署名溫泉(我的筆名)《建議創(chuàng)辦中國函授大學》的稿件??吹阶约旱墓P名出現(xiàn)在《人民日報》上,我當時非常高興和激動,但也很驚奇,因為前不久曾收到編輯“不宜刊用”的信,怎么又上報了?
幾天之后,我又收到《人民日報》社科教部責任編輯景險峰同志用鉛筆寫的短信,信中說“……你上次寫的建議——‘建議創(chuàng)辦中國函授大學’一文,后來我們考慮,作為讀者的一組建議,可以反映。今遞上當日報紙一份,請留念……”我懷著萬分喜悅的心情,把編輯的兩封信和這張報紙收藏。區(qū)委機關的領導和同志也都為我祝賀,說我的建議反映了當時人們求知的普遍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