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緊數據信息保護“籬笆”
近日,某新能源汽車公司因非法采集人臉信息受到行政處罰。相關處罰決定顯示,該公司在7家門店安裝人臉識別攝像設備,半年間共計采集上傳人臉照片43萬張,以此進行門店的客流統(tǒng)計和分析,分析內容包括進店人數統(tǒng)計、男女比例、年齡分析等。聯系此前某衛(wèi)浴品牌曝出的未取得消費者同意收集顧客人臉信息事件,有關商家的這些行為,凸顯出加強數據信息保護的緊迫性、必要性。
隨著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幾乎每一個人都成為數據信息的生產者、使用者乃至數字資產的擁有者。不可否認,數據信息的有效運用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方面,數據信息在經過規(guī)?;杉⒎诸惡蛥R總后,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被開發(fā)出具有經濟決策價值的商業(yè)信息,實現了巨大增值。另一方面,當數據信息明確權屬后,便具有了資源屬性和流轉性,一旦轉化為資本,就會和實物資本及金融資本一樣,以更高級的方式進入生產領域,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要素。
不過,數字資產易復制、傳播快的特點也帶來了產權保護方面的難題。私人鏈接、社交平臺內部分享、點對點傳輸等,均有可能構成數據信息保護的威脅,并最終制約數字經濟的發(fā)展。所以,構建完善的數字資產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防止數字資產被非法使用和傳播,實現數字資產市場化高效配置和有序流通,既是促進數字產業(yè)健康發(fā)展之需,也是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實現更高質量發(fā)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從法律層面看,要扎緊數據信息保護的法律制度“籬笆”。基于當前數字資產發(fā)展以及應用中的潛在風險考慮,相關法律法規(guī)應重點強調保障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特別是在商家開展個人信息采集層面,要切實做到有提示、不侵犯、不過度、不惡意。在此基礎上,相關法律法規(guī)應對數字資產的權屬確認標準、相關權利人對數字資產的合理支配、保障交易安全以及數字資產的開放與共享等予以明確。要指出的是,大數據時代,數據信息、數字化資產不應該被少量的特定主體所獨占或支配,而應被視作經濟領域乃至于整個社會中具有公共屬性的基礎設施,按照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原則,進行必要的法律引導和干預。
從技術層面看,要將區(qū)塊鏈、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更好應用到數字資產保護上,促進數據資產的快速流轉、有效運用,這包括有效的身份信息驗證、權屬驗證、權屬轉讓和合同執(zhí)行等方面。比如,在區(qū)塊鏈數字資產平臺上,每個用戶都可以訪問實時更新的機密賬本、查詢或發(fā)起交易,交易經過共識驗證,就會寫入分布式賬本且不可被篡改,讓交易迅速可靠、可追溯。這樣既可保障在統(tǒng)一技術框架下的數字資產交易靈活度,又能強化資產保護力度。
總之,加快構建完善的保護體系,既是保護權利人對于數據信息、數字資產合法權益的需要,也將解決個人數據信息被“無償利用”所帶來的社會公平問題,有效化解數字資產應用背后蘊含的競爭風險,進而最大限度賦能數字經濟的蓬勃發(fā)展。
?。ㄗ髡邚垥孕?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應急法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