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面子”上的消費力不容小覷:法國每出口3支唇膏,就有1支銷往中國市場。
來自法國美容企業(yè)聯(lián)合會(FEBEA)的統(tǒng)計顯示, 2021年,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法國口紅出口是售往中國市場的,而這一數(shù)值在2020年的報告中為四分之一。
法國作為全球第一大化妝品出口國,有百年化妝品、香精香料的商業(yè)積淀。法國的美妝產業(yè)是法國僅次于航空工業(yè)的第二大出口產業(yè)。法國50%以上的化妝品是出口的,法國化妝品占據(jù)了全球24%的市場份額。
法國美妝出口額在2021年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其中,彩妝、面部護理和香氛占據(jù)業(yè)績貢獻的前三位。 2021年,中國以19億歐元的數(shù)額(約合人民幣134.5億元)成為法國美妝第一大出口國,占其總出口額的11.7%。與疫情前的2019年相較,法國美妝出口中國的銷售額增長了56%。美國以1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27.5億元)及11.2%的占比緊隨其后。
疫情對于法國這一產業(yè)的影響巨大。2020年,法國美妝產品出口額為15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234億元),同比2019年下滑11.8%。彼時,法國美容企業(yè)聯(lián)合會主席Patrick O’Quin表示,這是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法國美妝產品出口遭遇的最大降幅。
但當年,法國出口中國的美妝銷售額卻同比上漲20.7%。中國在2020年首次超越德國和美國,成為法國化妝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場。2018年中國僅是法國第七大美妝出口國,2019年中國成為法國第四大美妝出口國。
從財報數(shù)據(jù)來看,中國市場對一些法國美妝品牌的銷售貢獻確實功不可沒。
以歐萊雅集團為例,其2021年財報顯示,北亞市場營收同比增長18.6%。其中,中國市場錄得雙位數(shù)增長,且第四季度較2019年同比增長超50%,主要得益于護膚和香氛品類的增長。歐萊雅還在其財報中提及了極富有中國電商特色的“雙11”。2021年,歐萊雅成為天貓雙11歷史上首個“百億”集團。其中,巴黎歐萊雅、蘭蔻銷售突破20億元大關;單品方面,巴黎歐萊雅安瓶面膜成為唯一一個銷售額超5億元的爆款單品。
雖然目前中國只是歐萊雅集團的全球第二大市場,但歐萊雅北亞區(qū)總裁兼中國首席執(zhí)行官費博瑞曾公開表示,中國必將成為歐萊雅集團最大的市場,這只是時間問題。
另一家法國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的香水與美妝板塊在2021上半年銷售30.2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32億元),實現(xiàn)了37%的有機收入增長。其中,迪奧在香水、彩妝和護膚上均獲得不錯表現(xiàn)。嬌蘭在護膚品的推動下增勢良好,尤其是在中國市場。
疫情之后,中國市場的穩(wěn)定性和活力優(yōu)勢凸顯,讓法國相關行業(yè)注意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機。
早在2020年年初,法國國家藥品安全局上線了一個資質認證平臺,允許法國普通化妝品生產商申請符合中國有關部門規(guī)定的生產質量管理體系相關資質認證。普通化妝品指的是洗發(fā)水、沐浴露、睫毛膏、香水等個人護理和美妝產品。
這意味著法國化妝品制造商一旦獲得本國相關資質認證,其出口至中國的普通化妝品就可以免于動物試驗。法國也成為歐盟國家中第一個能夠進行這項符合中國政府要求認證的國家。
自2009年以來,歐盟就禁止在動物身上進行化妝品測試,但中國仍要求對進口化妝品和國產特殊用途化妝品進行動物實驗,這直接影響了部分美妝品牌開拓中國市場。
Patrick O'Quin稱,這項協(xié)議將幫助法國化妝品公司更順暢、更快速地進入中國市場。
總部位于法國的歐洲最大皮膚學護膚品集團——皮爾法伯集團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市場的優(yōu)勢明顯,皮爾法伯集團正在加快品牌在中國的市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