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你說過,好的歷史小說是要重建古人的價值觀,要讓現(xiàn)代人相信古人就是這樣? 笛安:好多呀!但是不是說,你想解決就能解決的,我自己也蠻希望。就《南方有令秧》這部小說來說,其實我希望能寫得更豐厚。女主角是一生沒什么機(jī)會出門,所以這部小說基本上很多故事都發(fā)生在宅院里面。但原先,我本來想這個男主角,他是可以出門的。當(dāng)故事以男主角這樣的一個視角在移動的時候,我曾經(jīng)希望把宅院外面的世界寫得很豐富。但這一方面是工作量大,另外一個是我現(xiàn)在還沒到這樣的一個程度。同時,這樣寫,小說的篇幅就長了,可能會更厚。我也不知道出版社對此會不會有意見。但是如果能這樣寫的話,外邊的世界能很豐富,我覺得這個文本就更會有它的意義,就更萬歷年間。
笛安:我記得當(dāng)時在看莫言《檀香刑》的時候,就覺得他寫得特別精彩的一個人物就是那個縣令。他做每一件事,內(nèi)心就想“你看,我就是為了百姓”。莫言創(chuàng)造的這個形象至少讓我相信,就曾經(jīng)的那個年代,這種士大夫文化體系里的人中,的確有像他是這樣的一種思維方式。也許你覺得這個縣令很可笑,但是你覺得他可信。其實《檀香刑》里面所有的人,包括其中很多背景資料都是莫言自己編的,但是至少莫言做到了。他讓人相信,那時候的人,真的就是他所創(chuàng)造的那樣。我覺得,我如果能夠做到讓一些讀者看令秧的時候,一剎那間相信明朝的人就是那樣的,那我就覺得自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