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最要緊的人是約瑟夫·普賴德。”
張學良回憶:“自個兒想啊,我年輕時候,影響我的人很多,主要還是受青年會里的人影響比較大。大概可以這么講,我認識的人,可以說是很復雜,什么來路的人都有,但在青年會里認識幾位朋友,都很有思想,而且?guī)缀跏墙K身朋友啊。”
在這些朋友中,“對我最要緊的人就是約瑟夫·普賴德(注:約瑟夫·普賴德(1886—1980),美國賓州人。曾任奉天基督教育青年會牧師、總干事。1922年,協(xié)助張學良參與調停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Joseph Platt)。這個人,沒有貴族思想,他不但是平民思想,我那時候很不愿意做闊少爺,他對我比較同情。”
普賴德是一個“極端和平主義者”,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因反戰(zhàn)而入獄,出獄后致力于基督教青年會工作。1918年任奉天基督教青年會總干事。“在青年會,我受西方傳教士的影響,超過本國師友。”最要緊的人是普賴德。為了紀念普賴德,張學良將自己的英文名字稱為Platt。張學良評價他是一個“guider”,引路人、指導者。“那時年輕,不怎么談政治上的事情,主要是談些思想方面和學問方面的問題。他給我講一講美國的歷史故事,談談美國過去有名的人物,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談學習上的事兒,留學呀什么的。”“青年會不是就他一個干事,還有一個英國人,但我跟Platt最接近。我的思想受他的影響相當大。我有些活動都是從青年會來的,參加游藝會啊,賑災捐錢啊,都是受他影響。我那個時候很不愿意做闊少爺,想離開我的家庭,Platt他贊成我的想法,并希望我到美國去讀書。”
如果放眼張學良的百年人生,張學良在青年會的這段經歷,可視為他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思想驛站。此前,他所接受的知識和影響,主要來自于歷史傳統(tǒng),即儒道釋思想,參加青年會后,他吸納了許多歷史傳統(tǒng)中所沒有或不清晰的思想。
從張學良以后的思想發(fā)展脈絡看,他凡事愿與西方對比,并在對比中尋找自己國家的不足;他積極推進東北現(xiàn)代化建設,從政治、經濟、軍事到教育都極力效仿西方;他積極主張和平主義,反對戰(zhàn)爭。除思想有了進步外,生活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如網球、高爾夫球、籃球、騎馬、射擊、橋牌,有的玩得很精。自己會開汽車,駕駛飛機,也愛冒險,如1927年在保定光園試摩托車,掉入池塘,把在場的楊宇霆嚇得說不出話來。娛樂活動他最愛跳舞,雖軍務倥傯,也抽時間跳舞。(注:溥杰:《和張學良相處的日子》。)1921年,結識了風塵女子谷瑞玉,養(yǎng)為外室,1927年資遣了她。不難看出,張學良在踏入社會以前,他的思想、為人及生活方式都帶有相當濃厚的西方色彩。“青年會里的朋友們給予我的鼓勵、教誨,啟發(fā)了我一個信念——我可以做些事情,我應該獻身于社會,我應該為我的國家盡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