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牛郎織女相會”和“七仙女下凡”兩個愛情神話故事與七夕有關,因而中國傳統(tǒng)的“七夕節(jié)”也被稱為古代的“情人節(jié)”。但從古至今,七仙女與董永的傳說一直存在爭議,而且迄今仍沒有爭出結果。
董永是下層“小人物”還是“有身份”的人?
《漢書》記載其為“高昌侯” 董忠曾孫
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在一般讀者印象中,董永應該是個“窮小子”,是古代最低層勞動者形象,靠給人家打工生存,其一度家貧如洗,故父親病死后只能“賣身葬父”。
晉人干寶《搜神記》中稱,董永早年死了母親,與父親相依為命。父親耕田種地,董永推著小車跟著干活。后來父親死了,無錢埋葬,董永只好賣身為奴,換回錢來為父親辦喪事。此即“千乘人”董永事跡:“少偏孤,與父居肆,力田畝,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
從干寶所述來看,董永是個漢代農民,確是社會下層的小人物?!端焉裼洝肥枪P記小說,史上是否真有董永原型?查閱史書,漢代還真有一個“千乘人”董永。
《漢書·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記載,董永的曾祖父董忠,是漢宣帝劉詢的隨從警衛(wèi)(期門)。地節(jié)四年(公元前66年),長安男子張章找到董忠,揭發(fā)已故勛臣霍光之子霍禹謀反。董忠立即上報給上司(左曹中郎)楊惲。
霍禹被鎮(zhèn)壓后,張章、董忠、楊惲作為有功之人,均得到了朝廷的獎賞,升官加爵。董忠被封為“高昌侯”,賜千戶,后因犯法被削戶,只保留79戶。但董家從此有了爵位,其子董宏、其孫董武先后繼承位。
在漢哀帝劉欣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董武因其父董宏“佞邪”,被剝免了封侯。一直到建武二年(公元26年)五月,在劉秀當了皇帝(光武帝)之后次年的“撥亂反正”中,董家才被恢復了爵位,董忠的曾孫、董武之子董永,承襲“高昌侯”。
如此說來,董永在當年絕對是“有身份的人”。至于其為何淪到“賣身葬父”的地步,有人分析或與其父親爵位被剝奪、家庭突遭變故有關。
董永是個“有身份的人”,這也為古人所認同。如在山東臨沂吳白莊畫像石墓門楣上發(fā)現(xiàn)的一幅“董永故事”繪圖中,董永便是戴進賢冠的形象?!逗鬂h書·輿服志下》記載,“進賢冠,古緇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
但有身份的董永與窮小子董永是同一人嗎?并無直接的說法。
董永是“浪漫青年”還是“道德楷模”?
漢代《孝子傳》是其“賣身葬父”的最早版本
董永廣為現(xiàn)代人熟悉,是因為其與七仙女之間的愛情傳奇,董永因此在現(xiàn)代人眼里,是一個走了“桃花運”的浪漫青年。
從考古發(fā)現(xiàn)和古代傳說來看,董永的故事在西漢即已流傳。但董永的早期形象并非浪漫青年,而是一位十分難得的“孝子”,在當時已作為公民“道德楷模”,為提倡孝道的儒家文化所贊揚和推崇。
漢人劉向《孝子傳》中說得更細節(jié)化:“前漢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獨養(yǎng)父。父亡,無以葬,乃從人貸錢一萬。永謂錢主曰:‘后無錢還君,當以身作奴’……”
這就是董永“賣身葬父”一說的最早版本。劉向的《孝子傳》已佚失,如今人們所見有關董永的文字,都是《搜神記》、《太平御覽》等作品轉引后保留下來的。有人懷疑《孝子傳》是后人托名劉向的偽作。但這種觀點顯然站不住腳,因為在漢代畫像石上已出現(xiàn)“孝子董永”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