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江除了在學術(shù)上的貢獻之外,還熱衷于政治,是學者從政的典范。在這個問題上,他與自己的好友胡適有很大分歧。
在民國時代的科學家中,地質(zhì)學家是一個獨特的群體。所謂獨特,是這個群體中棄學從政的人比較多,而丁文江、翁文灝和朱家驊,則是其中的佼佼者。在這三個人中,丁文江英年早逝,翁文灝官至首輔,朱家驊服務(wù)最久。也許是志同道合的原因吧,在丁文江去世20周年即1956年的時候,朱家驊在臺灣寫了一篇悼念他的文章,標題是《丁文江與“中央研究院”》。
朱家驊說,因為他與丁文江的四弟是中學同學,所以很早就聽說過丁文江的大名。后來他去德國留學,丁還委托他收集過地質(zhì)學和古生物學方面的圖書雜志。1924年他留學歸來后到北京大學任教,丁文江和翁文灝以同行兼同事的名義為他洗塵,兩人才第一次見面。在交往中,朱家驊對丁文江的認識可以概括為四點:第一,丁是一位能干有為的學者;第二,他的議論和風采,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三,他愛護后進,只要發(fā)現(xiàn)可造之才,無不竭盡心力予以幫助;第四,地質(zhì)學能夠在中國建立學術(shù)標準,不能不歸功于丁先生的努力。這說明丁文江是中國地質(zhì)科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丁文江除了在學術(shù)上的貢獻之外,還熱衷于政治,是學者從政的典范。在這個問題上,他與自己的好友胡適有很大分歧。當年胡適留學歸來時,曾經(jīng)立下“二十年不談?wù)?,二十年不干政?rdquo;的誓言。究其原因,恐怕與當時中國政治的混亂有關(guān)。丁文江卻認為:“我們中國政治混亂,不是因為國民程度幼稚,不是因為政治官僚腐敗,不是因為武人軍閥專橫——是因為‘少數(shù)人’沒有責任心和沒有負責任的能力。”
基于這樣一種認識,他表示,只要幾個有知識、有能力、有道德的人,以“百折不撓的決心”和“拔山滔海的勇氣”,就能夠打開風氣并改變這種混亂的局面。
- 相關(guān)閱讀
-
李白超級粉絲揭秘真實李白
李白擁有眾多粉絲,魏顥算是最鐵桿的一個 作為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李白在生前就有很多粉絲。在眾多粉絲中,魏顥堪稱超級粉絲?! ∥侯椬畛踅形喝f,曾在王屋山下做隱士,號為王屋山人。他自言平生自負,人們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