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九年六月,曾國藩給郭嵩燾講了這樣一則笑話:
說是過去有一個大盜專以盜富家人的棺木為業(yè),有一天他找來工具,好不容易挖開了棺木。這時,從棺槨中忽然有個人坐了起來,對盜賊說:“我是伯夷呀,你有什么事要討教嗎?”盜賊嚇得要死,立即跑得遠(yuǎn)遠(yuǎn)的。過了幾天,他又換一個山丘開挖,剛打開墓門時,看見以前從棺木中坐起的那個人尾隨而至,對盜墓人說:“這是我的弟弟叔齊的冢墓??!”盜賊也立即跑了。曾國藩隨后發(fā)揮說:“我們現(xiàn)在將巨餉、香餌放到深冷的水中,正好比向伯夷、叔齊的墳冢索要珠寶、玉匣一樣?。?rdquo;曾國藩說:“這則笑話可以有多種理解。一種理解是,伯夷、叔齊本來是清正之人,盜墓賊找錯了人;另一種解釋是盜墓賊只認(rèn)金銀財寶,對伯夷這樣的人才望而生畏。它告訴我們,必須推誠揚善,不能口里到處喊缺人才,見到真正的人才反倒視而不見。”
第四是少大言。大言就是放空話、說大話。他說這是文人習(xí)氣,或者是書生本色。書讀得多了,胸中自有些墨水的人,往往認(rèn)為天下事情容易,所以經(jīng)常放言高論,不著邊際,說話沒譜。他說,這種人絕對不能用,少大言,就是要講實話,講真話。
咸豐十一年,曾國藩為教育手下人,寫了著名的“教令”,要求必須遵守,后來命名為“勸誡淺語”。在勸誡本省鄉(xiāng)紳、外省客游之類四條中,第三條為“禁大言以務(wù)實”,內(nèi)容是:
以諸葛亮之智勇,不能克魏之一城;以范仲淹、韓琦之經(jīng)綸,不能制服一隅之西夏。因此知兵事之成敗利鈍,皆天也,非人之所能為也。近年書生侈口談兵,動輒曰克城若干、拓地若干,此大言也。孔子曰:“攻其惡,無攻人之惡。”近年書生,多好攻人之短,輕詆古賢,苛責(zé)時彥,此亦大言也。好談兵事者,其閱歷必淺;好攻人之短者,其自修必疏。今與諸君子約:為務(wù)實之學(xué),請自禁大言始;欲禁大言,請自不輕論兵始、自不道人短始。
他在回復(fù)方子白的信中說:“古代以詢事、考言二者并重。詢事就是考察人才對事情的看法和解決方案。考言就是考察人才的語言能力、邏輯性,有無條理。凡人才高下,視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規(guī),而日趨污下;高者慕往哲盛隆之軌,而日就高明。賢否智愚,所由區(qū)矣。”而對品行的考察更為重要:
大抵觀人之道,樸實廉介為質(zhì),有其質(zhì)而傅以他長,斯為可貴,無其質(zhì)則長處亦不足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