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怨》,代表婦女被壓迫的聲音,被污辱的聲音。音調(diào)悲慘纏綿,是含著眼淚來唱的一首悲歌。假如唱的人沒有這種感情,聽眾必然沒有同感的,而這應是值得注意的。
《保衛(wèi)黃河》,是一首輪唱曲,從兩部起至四部輪唱。每一句開頭都要有力,而且要健康地、樂觀地唱出。這是全用中國旋律寫的。到三部至四部輪唱時,內(nèi)中有“龍格龍格龍”,是輪唱的伴唱,唱時要唱出風格才有趣。整個是非常有力和雄偉的,一起一伏,變化無窮,只是要留意不停地把旋律唱出。
《怒吼吧!黃河!》,是一首四部的大合唱,里面有二、三、四部不同聲部的組合。曲調(diào)是誠懇和雄厚,但充滿熱血和鼓勵,是《黃河》一個最重要的主調(diào)。最后兩句:“向著全中國受難的人民,發(fā)出戰(zhàn)斗的警號!向著全世界勞動的人民,發(fā)出戰(zhàn)斗的警號!”要不斷地唱三、四、五次,直至聽眾有了同感才轉(zhuǎn)到結(jié)尾。最好用軍號吹奏主調(diào),用戰(zhàn)鼓伴奏,更可表現(xiàn)黃河的偉大。它的怒吼啟發(fā)著全世界的受難大眾和勞動的人民。
《黃河》的作法,在中國是第一次嘗試。希望愛護中國新音樂運動的群眾給我一個指導,使我得了鼓勵,更努力去創(chuàng)造。
摘自《冼星海全集》
這首大合唱在1939年3月26日寫,3月31日完成,寫于陜北抗日根據(jù)地的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時際演劇第三隊來延,光未然同志把黃河歌詞寫好后即交我去譜,寫成后由第三隊鄔析零指揮,4月13日第一次在延安陜北公學大禮堂演出,其后魯藝周年紀念晚會在5月11日和12日舉行了兩次表演,均得延安各界的好評。
以后延安遇到有大的晚會,如歡迎周副主席、朱總司令、鄧寶珊將軍、茅盾、沈志遠和蒙古代表及國民政府的調(diào)查團、慰勞隊、西北攝影團等,都是以《黃河大合唱》為中心。這曲是在魯迅藝術學院一個小窯洞(魯藝舊址)里寫成的,為著第三隊要離延,我就以五六天的時間連總譜和合唱寫成了。因為各地不論前線和后方都歡迎這個大合唱,所以我老早就有意思把它寫成五線譜,用交響樂隊伴奏合唱,比較簡譜所寫的更好些,但因為忙于教務和創(chuàng)作,一時未能執(zhí)筆。但1941年春,我很順利地把它完成了。這種配器法是歐美和各國都可采用,比較以前的簡譜更國際化,但同時這個作品是民族形式和具有進步的技巧。
這大合唱在延安演出時曾屢次由我指揮,合唱隊由100起增加到500,樂隊20余人,多用中國樂器。大禮堂幾乎容納不下,聲音遠遠可以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