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國際化助長低齡留學
“事實上,即使國外高中的入學門檻再低,倘若學生們在封閉單一的教育模式中成長,也難以擁有出國留學的動力和能力。”有專家指出,留學低齡化產生的根源,是傳統教育的國際化轉型。
廣州市執(zhí)信中學從去年起就與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合作,探索開辦PCP國際課程。該課程班起步僅4個月,學生的SAT平均分已達1853分。
與留學機構開設的課程不同,執(zhí)信的PCP國際課程并不排斥國內課程。學生除了要學托福、SAT等國外課程外,還要修滿國內課程學分。到了高三,課程班中的優(yōu)秀學生還將赴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深造一年,畢業(yè)升學瞄準世界一線名校。
在廣州,如執(zhí)信中學這樣引入“雙軌制”模式開辦國際課程班的公辦高中目前已超過20所,部分學校的畢業(yè)生還可擁有中外雙學籍。而廣州外國語學校、廣外外校、廣大附中等多所學校的初中部亦加入了辦國際班的行列,每年招收大批英語特色生。
為何歷來看重升學率的中學,會樂意將尖子生“送出去”?其中官方評價標準的轉變在其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去年廣州市教育局對普通高中畢業(yè)班的評價首次增加了“留學生加分”項,打破了以往僅看國內大學升學率的單一標準。
雖然在今年的新標準中,給予考入世界300所頂尖大學的學生加分從每生1.2分下調為0.8分,并設置了每校僅能為20名留學生加分的上限,但各校的國際化辦學熱情并未因此褪減上月,廣雅中學、廣鐵一中等名校又相繼宣布在今秋開招國際課程班。
那么,在國內高中課程接軌國際之時,又是否能為留學低齡化“降溫”?
“目前初中生申請留學的數字還在攀升,但隨著高中國際課程的成熟以及這種雙學籍制的普及,是否會留住有意申請國外高中的學生,仍有待觀望。”王紅說。
不過,邱韻彤的母親黃女士坦言對這些國際班“沒有太大的信心”。“在國內高中開國際班很難擺脫應試教育的思維,且不說外聘老師的水平如何,起碼在國內學習沒有國外的語言環(huán)境。”她更為看重的是國外高校對本地高中畢業(yè)生有較高的認同度,其招生名額也比留學生要多,“即便SAT沒能考那么高分也有機會上名校。”
“與其花10萬元一年在國內讀,還不如多花一點提前出去適應。”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