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有的青春年少的學生,帶著希望與渴求,帶著父母的囑托與期待,來到大學學完了某個專業(yè),畢業(yè)后卻在人才市場處處碰壁,連工作都找不到,連自己都養(yǎng)活不起,一些大學的領導是不是應該捫心自問:學校開設的專業(yè)到底對不對得起學生的學費?學校的課程到底對不對得起同學4年寶貴的青春?”網友的話雖然未必恰當,但卻提到了一個關鍵問題。近來,社會各界對高校本科教育質量問題頗為關注,有學者批評,部分高校存在專業(yè)與社會脫節(jié)、關注教學不夠的問題。不久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關負責人也談道,要改變“一部分教師認認真真培養(yǎng)自己,稀里馬虎培養(yǎng)學生”和“一部分學校領導精力投入不足,教師精力投入不足,學生精力投入不足,資源配置投入不足”的狀態(tài)。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并朝普及化方向的發(fā)展,學術下移、知識下沉,大學逐漸揭去了“象牙塔”的神秘面紗,知識不再壟斷,而在大學的功能諸如科研、智庫、社會服務、市場適應、國際化等不斷增生中,大學與國家、市場、學生的關系復雜而多元,尤其是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使得大學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這一挑戰(zhàn)既有對大學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挑戰(zhàn),更有對大學教師如何克服市場誘惑,堅守大學育人為本、履職盡責的挑戰(zhàn)。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部分高校教師的“個體戶”“自留地”“小作坊”式的生存狀態(tài),顯示大學存在的育人弱化問題。原本作為大學天職的教育教學,急需補位,更需復位。何以復位?在筆者看來,根本在于價值回歸、機制保證、待遇激勵和主體定位。
價值回歸。大學本體功能在于其育人價值。其他功能都必須以其教學本體功能為基礎才可能獲得存在的合法性??蒲泻蜕鐣罩挥幸杂藶榍疤?,大學價值發(fā)展才不會偏離軌道。失去了教育教學必然失去了大學的價值根基,大學的良心自然不在。
機制保證?;貧w大學育人價值需要制度保證。當前,大學發(fā)展中人才培養(yǎng)計劃不斷出臺,大學涌現出大量的領軍人物,他們在科研、社會服務、國際化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功能。在我們倡導和選拔培養(yǎng)這類人才時,也要在滿足一流大學的科研等需求外,激勵各類杰出人才走上本科教學的第一線。讓大學以教學為天職,以育人為根本,不成為一句空話,必要的人力資源配置機制建設是制度保證。
待遇激勵。與價值和機制相匹配的則是待遇激勵問題。搞好大學資源投入,將辦學投入真正向一線教學傾斜,改變大學投入結構,實施傾斜政策,真正將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性放在大學日常工作的重心。實施重點投入、抓好長效機制,將各類支持計劃都轉向教育教學第一線,在待遇激勵機制建設中發(fā)揮積極的導向作用,引導大學教師將工作重心和精力集中于教育教學工作上來。
主體定位?;謴痛髮W作為學習之地的本來模樣,讓大學生作為求學者,居于大學學習的主體地位。相對于求學者,大學是一種學習服務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訓誡者。這需要在大學辦學評價導向中要有客戶服務意識,學生作為學習的當事人的評價權利和地位應該得到一定程度的體現,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培育學習者“用腳投票”的機制,樹立學習者的主體地位,是大學育人天職的應有之義。
只有在真正的育人中才能實現育己,才能彰顯大學的內在價值,否則,成就越高,地位越高,離育人可能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