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墨西哥城2月6日電 題:魯比奧拉美之行盡顯美霸權本色
新華社記者蔣彪
2月1日至6日,美國新任國務卿馬爾科·魯比奧先后訪問巴拿馬、薩爾瓦多、哥斯達黎加、危地馬拉和多米尼加共和國等拉美五國。分析人士指出,魯比奧此次拉美之行聚焦在非法移民和巴拿馬運河,凸顯新一屆美國政府急于破解移民難題、謀求地緣戰(zhàn)略優(yōu)勢的意圖。而美方對所訪國家施壓、恐嚇等手段也反映出,在“門羅主義”思維底色下,美國始終將自身利益凌駕在拉美地區(qū)整體利益之上。
轉嫁移民危機
魯比奧在出訪前曾表示,美國新政府的首要任務之一是確保邊境安全,為此“需要與原籍國合作,阻止移民的進一步流動”。分析人士指出,遏制非法移民不僅是魯比奧此行重點,也是其外交政策重點。
1月20日就職后,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立刻宣布南部邊境進入緊急狀態(tài),并開始了“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遣返行動”。古巴國際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帕維爾·阿萊曼認為,魯比奧曾表示將幫助特朗普政府實現(xiàn)“遏制大規(guī)模移民潮”,其此訪目的地多為移民輸出國和中轉地,也是為了向這些國家施壓,促使其接受被遣返人員返回原籍國,以便落實新一屆美國政府的移民遣返計劃。
圖為2017年7月13日拍攝的魯比奧照片。新華社發(fā)(沈霆攝)
根據(jù)美國國務院發(fā)布的消息,魯比奧在訪問期間著重強調加強邊境和移民管控的重要性,巴拿馬對移民遣返計劃表示支持,哥斯達黎加也表示愿意配合美國加強移民管理,薩爾瓦多和危地馬拉兩國還表示愿意接收被遣返的本國及其他國家赴美非法移民。美國媒體指出,讓這些國家接收美國驅逐的他國非法移民,實際上是試圖轉嫁移民危機,這種做法“荒謬且史無前例”。
多米尼加共和國科學院院士愛德華多·克林赫爾指出,拉美國家非法移民潮主要是貧困導致的,而美國對一些拉美國家的經(jīng)濟制裁和封鎖實際是在加劇移民問題。魯比奧試圖通過外交手段遏制非法移民,實效可能有限。
“搶奪”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問題也是魯比奧此行焦點。去年年底以來,特朗普多次表示巴拿馬運河是美國的重要國家資產(chǎn),聲稱不會排除通過“軍事或經(jīng)濟脅迫”手段奪取巴拿馬運河的可能性,引發(fā)巴拿馬和國際社會堅決反對。
2月2日,魯比奧與巴拿馬總統(tǒng)穆利諾及外長馬丁內斯-阿查進行會談,稱巴拿馬運河的“現(xiàn)狀不可接受”,如不做出改變,美國將“采取必要措施”。穆利諾表示運河主權不容討論,提議在美國進行“技術性”會談。
2月5日,美國國務院在社交媒體上說,美國政府船只現(xiàn)在可以免費通過巴拿馬運河。穆利諾在次日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美國國務院的此番聲明“完全錯誤且不可接受”。
2024年8月28日,在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附近,一艘貨輪在巴拿馬運河上航行(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李木子攝
分析人士認為,魯比奧將巴拿馬作為其拉美之行首站,是為了傳遞美國在運河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巴拿馬大學運河和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瓊斯·庫珀表示,魯比奧在訪問期間試圖將巴拿馬運河與移民遣返等問題掛鉤,迫使巴拿馬接受其條件,從而“形成不對等的權力關系,剝奪巴拿馬人自主決定國家命運的能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美所拉美發(fā)展與戰(zhàn)略研究室主任王鵬表示,巴拿馬等國長期受美國經(jīng)濟、軍事和政治等各方面的脅迫和影響。美國業(yè)已習慣通過強力施壓來逼迫這些國家就范,從而達成自己的目標。
推行“門羅主義”
有分析說,新任美國國務卿首次出訪選擇拉美并不常見,魯比奧拉美之行意味著,美國新一屆政府將重點關注拉美,以鞏固美國在該地區(qū)影響力。
自1823年“門羅主義”推出以來,美國長期視拉美地區(qū)為“后院”,一次次對拉美國家施行霸權、霸道、霸凌。新一屆美國政府剛上任,就再次把古巴列為“支恐國家”、再提“收回巴拿馬運河”、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等,對拒絕接受遣返移民航班的哥倫比亞施加關稅威脅,逼迫哥倫比亞讓步。
庫珀說,魯比奧圍繞巴拿馬運河、移民等問題對到訪的拉美國家提出了種種要求,并發(fā)出“要么站在我這邊,要么站在我的對立面”的信號,從而制造恐懼和不確定性,“這是美國慣用的脅迫手段”。
巴拿馬大學政治學教授理查德·莫拉萊斯說,美國政府的談判策略是揮舞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大棒,恐嚇、脅迫相關國家做出讓步。
美國智庫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美洲項目總監(jiān)瑞安·伯格撰文指出,種種措施表明,美國新一屆政府將拉美重新置于戰(zhàn)略優(yōu)先地位,欲通過強硬手段鞏固美國在拉美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