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莫斯科/基輔2月23日電 題:烏克蘭危機升級三年 多方博弈仍在激化
新華社記者黃河 李東旭
烏克蘭危機升級已三年。這場沖突劇烈沖擊地區(qū)安全、經濟、社會等諸多領域,同時深刻影響全球,阻礙世界經濟復蘇。
近來,特朗普政府與俄方展開對話,就結束沖突等達成共識。美俄單獨互動引發(fā)烏克蘭與歐洲多國不滿。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各方利益分歧盤根錯節(jié),相互博弈仍在激化。
2024年8月12日,在俄烏邊境俄方一側別爾哥羅德州首府別爾哥羅德市,軍人在臨時掩體旁執(zhí)勤。新華社發(fā)
沖突影響深遠
烏克蘭危機升級三年,俄烏兩國都付出沉重代價。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前所未有的制裁,導致歐洲能源短缺和多種大宗商品供應鏈不暢,成為近年來世界多個地區(qū)特別是歐洲國家高通脹的一個重要推手,嚴重影響各國民生。
三年來,在沖突延宕的背景下,一些歐洲國家民眾失去對傳統(tǒng)主流政黨的信任,極右翼思潮在歐洲逐漸蔓延。德國《商報》認為,歐洲在這場沖突中遭遇了“戰(zhàn)略上的失敗”,影響力被削弱。
烏克蘭危機的升級還影響全球多國的糧食安全。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重要糧食出口國,俄羅斯還是重要化肥出口國。危機升級以來,供應鏈受阻,國際糧價高漲,部分國家糧食危機加劇,非洲、中東、南亞和拉美一些國家進口糧食的負擔明顯加重,糧食安全進一步受到威脅。
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治理與發(fā)展研究院院長周琪說,俄烏沖突不僅威脅到歐洲的穩(wěn)定,還影響到全球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并將因此深刻影響未來的國際關系。
美國借亂牟利
分析人士指出,憑借能源貿易與軍火援助,美國實際上成為俄烏沖突的最大受益方。
俄烏沖突爆發(fā)以來,美歐對俄實施全方位制裁,導致原本依賴俄羅斯油氣的歐洲國家能源供應受阻,而美國則利用“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等事件,不斷削弱俄歐之間的能源合作,迫使歐洲高價購買美國天然氣。美國目前已成為歐盟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國。
這張丹麥國防部2022年9月27日發(fā)布的航拍照片顯示的是一處“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點。新華社發(fā)(丹麥國防部供圖)
克羅地亞政治分析家羅伯特·弗蘭克指出,“俄烏沖突后,美國成功接管了歐洲天然氣供應,并以遠高于俄羅斯天然氣的價格向歐洲銷售,并希望長期控制這一市場。”
過去三年,美國向烏克蘭提供大量軍事援助。美國智庫戰(zhàn)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去年的一項研究說,美國對烏克蘭的巨額軍援助力美國國防制造業(yè)的振興。美國《法律事務》網站去年7月發(fā)布調查報告稱,美國絕大部分對烏軍援并未直接流向烏克蘭,而是留在美國國內補貼了至少31個州和71個城市的軍工企業(yè)。烏克蘭獲得的大部分軍援都是美國的老舊裝備,美國軍工企業(yè)將制造的新武器用于補充美軍庫存,并出售給北約盟國從中獲利。
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專家安德烈·科爾圖諾夫表示,俄烏沖突使美國國防工業(yè)順勢擴大了在歐洲軍工市場的份額。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賈去年12月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指出,烏克蘭如今已成為美西方軍工復合體的“金礦”,他們持續(xù)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從中大賺特賺。
多方博弈持續(xù)
近來,美俄高層展開對話會晤,雙方就結束沖突等達成共識,但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與烏方和歐洲盟友在烏克蘭問題上矛盾加深。分析人士認為,鑒于美、俄、歐、烏利益訴求分歧明顯,各方博弈仍將持續(xù)。
俄智庫外交和國防政策委員會主席費奧多爾·盧基揚諾夫認為,俄美兩國在后續(xù)談判中一定會堅持自身利益,未必能迅速達成共識。俄高等經濟大學歐洲和國際綜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德米特里·蘇斯洛夫表示,美國政府近來希望迅速推動對俄關系正常化,一定程度上說明美方只尋求實現沖突短期停火,而非如俄羅斯所愿徹底解決沖突的根源性問題。
這是2025年1月18日拍攝的烏克蘭首都基輔市舍甫琴科夫斯基區(qū)一棟遭“伊斯坎德爾”導彈襲擊的辦公大樓。新華社記者李東旭攝
烏克蘭政策分析專家弗拉基米爾·沃利亞認為,實現停火與和平的前提是烏克蘭獲得可靠的安全保障,但目前美國提出的計劃中并沒有包含安全保障條款。此外,俄軍目前占據戰(zhàn)場優(yōu)勢,現在討論?;馂闀r尚早,俄方也不太可能立即就?;饏f議和安全保障問題與美西方達成一致。
愛沙尼亞安全問題專家賴訥·薩克斯同樣對和平前景持謹慎態(tài)度。在他看來,單憑美俄之間的協議并不能完全決定烏克蘭問題的走向。美方策略缺乏清晰規(guī)劃,特朗普政府在處理相關問題時非常注重維護自身利益,這將使未來局勢充滿不確定性。“目前還沒有真正的和平進程或明確的計劃,這一切才剛剛開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