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常常能聽到這樣的講述。在地球最南端南緯90°的南極點上,一年中有半年是連續(xù)白天,有半年是連續(xù)黑夜,如果以一晝夜為一天的話,地球最南端南極點的“一天”就相當于其他大陸的一年。
進入南緯66°33’的南極圈,就可以體會到什么是極晝了,這里沒有一天24小時的晝夜更替。南極圈內,晝夜交替的時間隨著緯度的升高而改變,緯度越高,極晝或極夜的時間就越長。因此,在南緯62°13’的中國南極長城站,由于處在南極圈外,沒有極晝和極夜。
而位于東南極拉斯曼丘陵地帶的中國南極中山站,由于地處南緯69°22’,從2011年11月23日開始,開始出現一年一度的極晝,一天24小時太陽都處于地平線以上,只要天氣晴朗,即使是子夜時分,仍能看到太陽。
極晝與極夜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在沿橢圓形軌道繞太陽公轉時,還繞著自身的傾斜地軸旋轉而造成的。原來,地球在自轉時,地軸與其垂線形成一個約23.5度的傾斜角,因而地球在公轉時便出現有6個月時間兩極之中總有一極朝著太陽,全是白天;另一個極背向太陽,全是黑夜。這種神奇的自然現象只有在地球的南、北極才會出現。
極晝期間,也是南極一年中天氣最好的季節(jié)。中山站處于南極普里茲灣的沿岸,從12月底開始,隨著天氣的升溫,海冰漸漸開裂、變薄,其后是大片地碎裂,并露出藍色的海水。而從內陸冰蓋邊緣極目遠眺,則會看到一片汪洋,湛藍的海面上漂浮著點點浮冰。
體積巨大的冰山,從深入海面的冰架上崩塌,并隨著西風向外漂移。這段時間,中山站前面的海冰和冰山每天都在改變著它的形態(tài)。早晨起來會忽然發(fā)現,此前那座巨大的冰山塌陷了,風景畫中缺少了一塊,還來不及感嘆,甚至一日之間,不知不覺中又來了一座更巨大的冰山。
沒有了日夜的更替,也打亂了一些隊員此前規(guī)律的作息生活。但極晝帶來的好處就是考察隊可以利用一天24小時的白天盡快開展科考和建設工作。為了讓隊員們能安心睡覺,中山站宿舍棟內的窗簾都比較厚實,不透光,可算是“拉上窗簾就是黑天”。
“總是白天,沒有睡眠的意識。”如果說極晝期間隊員是不想睡,那么,在極夜期間隊員們反而想睡也睡不著了。
到2012年1月21日,持續(xù)了整整60天的極晝結束了。到1月24日,太陽在地平線以下的時間僅為25分鐘,但隨著日落時間越來越早,日照時間漸漸縮短。到1月31日,晚上22:19分日落,次日凌晨2:06分日出。
極晝結束,每天黑夜的時間越來越長,直至最后全是黑夜,極夜也就開始了。南極中山站氣象臺的王多民告訴記者,據推算,今年5月27日,中國南極中山站將正式進入極夜。那時一天24小時都不會看到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連續(xù)52天,除了正午時分天空中會露出些微的曙光,一天會有20多個小時星星在黑暗的夜空中閃爍。
中國第27次南極考察越冬隊員李榮濱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極夜期間不能遠離站區(qū),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和封閉的空間,使人容易產生一種孤獨、無依無靠,尋求幫助而不得的心理上的孤僻感。缺乏陽光和新鮮蔬菜,一些隊員會出現缺鈣和缺乏維生素的癥狀,極夜期間隊員將承受心理和生理的雙重考驗。
“2011年7月19日,極夜結束的那一天,我們一起去山上迎接第一縷曙光,當時非常期盼能看到太陽。”李榮濱說,“經過極夜才知道太陽是多么珍貴,感覺太陽是那么親切,就是那種看完后總想再多看一眼的感覺。”
進入極夜,南極也進入了一年中天氣最惡劣的季節(jié),經常會有大風和暴風雪天氣。“風雪來臨時,僅需半天的時間,中山站的停機坪廣場前就能堆起3米高的雪壩。即使是從宿舍棟走到相隔不足百米的綜合棟,有時候也需‘翻山越嶺’。”中國第27次南極考察越冬隊員盧成說,“極夜期間,常常遇到11-12級的大風,我們試驗過,11級大風時,在平地上,人體傾斜45度角還能向前走,12級大風時,人已經站立不穩(wěn)了,風會刮得你向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