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榆林20輛超標公車終于公開對外拍賣,這個引發(fā)網(wǎng)絡圍觀的事件對公眾算是有了個初步交待。對超標公車先封后拍,體現(xiàn)了當?shù)卣畬τ诠囍卫淼膽B(tài)度。但筆者認為,公車治理,決不能停留在一拍了之,拍賣之舉只能算個逗號,只能算是為以后更多公開和問責祭旗。
公車治理提了不是一天兩天,但年年規(guī)定,層層部署,卻經(jīng)常陷入越治越多、愈演愈烈的怪圈。榆林的這次拍賣,算是對公車標準的一次重申和捍衛(wèi)。
三公消費中,公車消費首當其沖。治理公車,就應該像拍賣的過程一樣,一切都明碼標價,讓權力暴露在陽光下。將公車數(shù)量、公車開支,超標、超配的公車一一公布,既能給納稅人一個明白,也能還公務消費一個清白。為何會出現(xiàn)違規(guī),哪些官員應該對此負責,將問題繼續(xù)深挖,查處才不會暗箱操作,改革才能真正的到位。
黨政機關里名車薈萃,刺痛的是公眾眼睛,刺傷的卻是政府的公信力。這次拍賣,可謂是一次救贖。公車治理之所以難,根子在于權力不受約束,公眾監(jiān)督有限。希望在這批被廣泛關注的超標公車被拍賣之后,當?shù)赜嘘P部門能多些“公務公開”的習慣,多些公車改革的決心。(三秦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