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梁素海,中國八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素有“塞外明珠”的美譽。而如今,由于遭到嚴重污染,導致湖區(qū)面積急劇減少,生態(tài)功能嚴重退化,湖泊水體富營養(yǎng)化嚴重,沼澤化進程加快。專家預測,再不進行搶救性的保護或者治理,烏梁素海10到20年內可能就將消失。
烏梁素海“營養(yǎng)過剩”
從小就生長在烏梁素海邊的劉文斌和劉志剛,靠著自然饋贈給他們的這片湖泊生活。豐富多樣的各種魚類,曾經養(yǎng)育著和他們一樣的附近2000多名漁民。但如今,這些漁民卻不得不放下漁網,離開烏梁素海。
“前幾年水質變壞了,魚根本就絕跡了。那幾年已經不能靠打魚維持生活了,就去下面給人家打工。”劉文斌說。
烏梁素海,蒙語的意思是“楊樹湖”,被當地人稱為鳥的世界,魚的樂園。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區(qū)極為罕見的具有生物多樣性的大型湖泊,也是地球同緯度最大的濕地、黃河中上游及我國西北地區(qū)重要的生態(tài)屏障。然而如今,當年草豐水美、鳥魚爭相棲息之景已不見蹤影。
記者乘船駛入烏梁素海,只見部分水深不足1米的地方,水草已露出水面,像一團團亂麻在水面漂蕩。游船若偏離固定航線走不遠,螺旋槳就會被水草絞住,失去動力。湖中蘆葦瘋長到近一人高,已經覆蓋了近一半的水面。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烏梁素海這一重要的生態(tài)屏障遭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200多年前因黃河改道而形成的烏梁素海,處于我國三大特大型灌區(qū)之一的河套灌區(qū)。而河套灌區(qū)90%以上的農田排水都進入到烏梁素海,這給這個地處干旱地區(qū)的湖泊補水的同時也過度補充了氮、磷等“營養(yǎng)”元素。
2008年和2010年,烏梁素海曾經兩次大面積發(fā)生黃藻,核心區(qū)水域被覆蓋,引起水體污染,湖區(qū)野生鳥類和魚類的棲息生存受到極大威脅。
“這都是富營養(yǎng)化造成的。富營養(yǎng)化導致水草瘋長,那么水里的水草多了,勢必要跟魚類爭氧,本身水體里的氧氣不足,短時間內魚類吸收不到充足的氧氣,就導致短時間內窒息死亡。”內蒙古烏梁素海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蘭栓告訴記者,在水質最惡劣的那幾年,每年開春,烏梁素海的水面上都會漂著大量的死魚,這讓他們心痛不已。
楊蘭栓所說的富營養(yǎng)化,是指由于自然和人為原因使得大量氮、磷等營養(yǎng)元素進入湖內,湖泊水體的肥力增加,大量水生植物過度繁殖。這些植物死亡后沉積到湖底,被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體溶解氧含量急劇降低,水質惡化。
農田退水成為主要污染源
“烏梁素海造成今天這么大的污染,大部分還是農田退水這個面源污染造成的。”內蒙古烏梁素海濕地自然保護管理局局長岳繼雄告訴記者,烏梁素海從形成以來就是河套退水匯集的地方。
岳繼雄說,近20年來,河套灌區(qū)每年農藥的使用量可以達到1500噸左右,化肥的用量可能超過55萬噸。據農業(yè)部門測定,可能只有30%的化肥和農藥被作物吸收利用了。其余的部分,隨著灌溉水的淋洗,一部分滲入地下,另一部分隨著水利工程都排到烏梁素海。
匯集在烏梁素海中的河套退水,每年的蒸發(fā)量可以達到2000毫升,水分蒸發(fā)后,原來水中所含有的礦物質、農藥和化肥的殘留物等等,不斷地沉積、濃縮,加劇了烏梁素海的污染。此外,流域內排放的城鎮(zhèn)生活廢水及工業(yè)污水也是污染烏梁素海的重要原因。
有數據顯示,2011年巴彥淖爾市排入烏梁素海5億噸水,其中,農田退水4 .6億 噸 ,約 占 總 入 湖 水 量 的91%,達到排放標準的生活廢水2860萬噸、工業(yè)污水1614萬噸。
如此重要的生態(tài)屏障竟然成為廢水的排泄通道,難道這些污水沒有相應的收集和處理設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