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驚訝的是,“代課老師”的身份,并沒有影響馬莊教學點的教學質量。馬谷田鎮(zhèn)中心學校負責人說,每學期全鎮(zhèn)各小學考試評比中,馬莊教學點各年級成績都居全鎮(zhèn)前三名。
徐云玲也曾掰著指頭算過,這些年她教過的學生,共有11人考上了大學。“有個學生叫王蕊,前兩天剛見過,正復習考研究生呢。”
退縮與出逃
家庭頻遭變故,她也想過退縮
徐云玲的家庭是多災多難的。
1987年,丈夫孫榮合得了腎炎,不能干重活。“當時躺在床上,虛弱得很,跟他說十句話,對不上一句。”
“1989年,我曾經想過要永遠離開他。家里既有病人,又要照顧老人孩子,還得教學生,真的受不了了,我想逃離這個環(huán)境。”因為“心軟”,出逃,徐云玲只是動了動念頭。
此后,她用羸弱的肩膀扛起了整個家。她利用課余時間學會了犁地耙地、播種打場等男人們干的活,且樣樣在行。
可是,命運并沒有停止對徐云玲的捉弄。
2005年,兒子孫振宇在學習時,身旁的電源插座突然爆炸,右手拇指、食指、中指被炸掉,落下了終身殘疾。僅隔5天,女兒孫亞男經醫(yī)院確診患有甲狀腺囊腫,必須住院做手術。此時,入不敷出的家庭,早已欠下4萬多元錢的外債。
為了能多賺點錢,徐云玲也曾想到北京一家幼兒園去打工,每月1000元的工資相當于她一年的收入。
就在她即將出發(fā)的時候,許多學生家長找上門來。“徐老師,你走了孩子們可咋辦?”馬上就要開學,還有8個孩子無學可上,徐云玲又一次心軟了,她選擇了留下。
夫妻同心
臥病在床的丈夫幫她批改作業(yè)
最困難那幾年,丈夫孫榮合一點忙都幫不上。
為了能讓丈夫的病好起來,同時又不耽誤學生的課,徐云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飯、下地干活,每隔一天,她還要更早起床,趕往10多公里遠的山外鎮(zhèn)上為丈夫抓藥。山路不好走,好幾次差點連命都搭上了。
說起那段往事,高高大大的孫榮合一直低著頭摳指甲,沉默不語。徐云玲則笑著說:“怎么也得扛下來。哪像現(xiàn)在的年輕人,年紀輕輕有了孩子,約摸著自己過得不好,就走了。”
苦難并沒有將這對夫妻擊倒,相反,他們的感情在歲月的砥礪中,越來越深厚。
就算臥病在床時,同是高中畢業(yè)的孫榮合也會幫妻子批改作業(yè);身體稍好時,他則找石頭、扛樹木,幫妻子建新校舍。如今,妻子有個頭疼腦熱,他就是最好的“代課老師”。
記者采訪時,當年用石頭砌成的三間教室還矗立在徐云玲的家門口。墻壁上,大大小小的青石清晰可見;房頂則由幾十根樹條支撐架起。徐云玲指著樹條說:“這些都是他(孫榮合)從山上一根根砍下來,扛回來的。沒事時,他就去山上找石頭,再用架子車把石頭拉回家。”
材料備齊后,徐云玲就拿出自己的全部工資和賣了一季花生的錢,建起了這座“石頭校舍”。
四方捐助
每位捐助者,她都能隨口說出
徐云玲的事跡被河南商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后,越來越多的好心人開始關注這個偏僻的小學。
徐云玲說,三間“石頭校舍”里,幾乎所有東西都是好心人捐的。“這塊大黑板和鐘表,是駐馬店愛心志愿者捐的;最近有批電腦,是中國農業(yè)發(fā)展銀行捐的;剛剛建起的新校舍,是上海跳躍網絡公司資助的,給了16萬元。”
對于捐助者的名字,不管是公司還是個人,53歲的徐云玲都清晰記得。“世上還是好心人多,我們不能忘了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