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飽和化,基層空心化阮林軍所管理的學校,7年間學生流失了七成。“大部分的娃跟著父母到外地上學,大部分去了縣城,或者礦區(qū)。”喬彥林說,“既然哪里都免費,為啥不去學校條件更好、老師水平更高的縣城?”
一個質(zhì)樸的反問,恰恰道明了15年免費教育的雙刃性。在專家眼里,15年免費教育與義務教育有著極強的相關性,義務教育的既有“病癥”,或許會因為這味藥的加入,而更加“上火”。
據(jù)了解,15年免費教育的提案一拋出,香港教育界就出現(xiàn)了許多追問:幼兒園是否需要統(tǒng)一派位,跨區(qū)上學怎么辦,幼兒園教師的薪資是否統(tǒng)一標準……涂艷國也坦言,教育政策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需要廣泛征詢、謹慎落實,“榆林是否經(jīng)過了這樣的民主商討,不得而知。”
對于榆林市普惠性質(zhì)的教育扶持,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曾天山提出了效益的疑問:“是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需要這筆扶持款項?如果能把這筆投入集中起來用于最需要的孩子身上,擴大對這群人的扶持力度,效果會不會更好?”
這樣的疑問,日本也在思索。2010年推出的《高中學費免費化法案》,所有公立高中無須繳納學費,私立高中學生根據(jù)情況享受補貼。這樣的扶持方式被不少專家視作“亂撒錢”。據(jù)報道,新一屆日本政府也將著手對這個法案進行修正,扶持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數(shù)額的學生,把錢花在刀刃上。
而15年免費教育的持續(xù)性,也讓曾天山擔憂。“榆林也好,長治也罷,都是能源型城市。能源枯竭了,錢從哪里來?”針對現(xiàn)實問題,曾天山建議,“資源枯竭后陷入財政困境、難以轉(zhuǎn)型的城市不是沒有先例,榆林應該以之為鑒,打造更為堅實、持久的財政來源。”
推廣困局
僅靠地方政府投錢難承擔,攤薄經(jīng)費不如先鞏固義務教育
日前,財政收入數(shù)倍于榆林的廣州傳出消息,“十二五”期間將研究延長免費教育年限,免費延伸至學前教育階段或高中階段。而在此之前,廣州市屬的增城已經(jīng)為戶籍學生的高中學費埋單;南沙區(qū)區(qū)屬高中也自2012年春季起全面實行免收書(學)雜費,本地戶籍與外地戶籍的學生享受同等免費政策。
有人大代表在去年的廣州市兩會上提出,“無論從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的增長,還是從人均GDP的增長勢頭來看,廣州完全具備高中教育免費的經(jīng)濟實力。”對于“不差錢”的信心,廣州市教育局局長屈哨兵表示,“不能簡單以財政收入的絕對值來計算”。
廣州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多達122萬人,據(jù)測算,一名小學生6年減免書雜費3900元;一名初中生3年減免書雜費3060元;加上教師、硬件等,每年的投入都相當大。而在高中階段,廣州普高有18萬人;全市在園幼兒總數(shù)35萬人,在義務教育基礎上再實施免費高中和學前教育,“財政負擔還是比較重”。
在屈哨兵看來,目前“義務教育的任務依然特別繁重”。目前廣州的生均經(jīng)費同北京、上海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特別是廣州義務教育階段還有54萬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眼下只解決了有書讀的問題,要讓他們讀好書,還要不斷投入。
而從國家層面而言,教育財政投入的增長空間似乎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大。去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jīng)費占GDP4%的夙愿終于實現(xiàn),但離世界平均水平的4.9%仍有距離。“中國的GDP總量雖大,但‘產(chǎn)出’的財政卻較為有限。”曾天山表示“國防、就業(yè)、醫(yī)療都需要財政投入,教育不可能一家獨大。”
“教育投入不能完全由政府‘一肩挑’。”曾天山表示,綜觀各國的教育經(jīng)費機制,社會和家庭也是重要的經(jīng)費渠道。屈哨兵則介紹,我國學前教育改革的原則,有一條就是“政府與社會、家庭合理分擔學前教育成本”,“免費后需要增加的財政投入也非常重,光靠地方政府難以推行。”